与高原蓝天同歌 与夹金雪山共舞——记硗碛上九节
来源: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正月初九,新年的阳光照耀在夹金山下的这片土地上。这天,是藏历新年,上九节,也是夹金山下宝兴县硗碛藏族乡五个寨子最热闹的日子。硗碛乡通往上九节会场的条条道路上,人潮涌动,歌声震耳,辛勤一年的藏族同胞走出家门,哼唱着浑厚有力的劝同歌,满脸微笑地汇入前往会场的人群。宝兴县硗碛藏族乡是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作为嘉绒藏族保存传统民俗最为集中的地方,上九节的粗犷和激越背后,是源远流长的农业文明血脉。夹金山下,峡谷幽深,这块土地上保存了最为古老的民俗艺术。每年冬天,天寒地冻,出入不便,这里的乡亲们便创造出了许多自娱自乐的节目,锅庄、多声部民歌等民间艺术,就是农闲时节乡亲们聚在一起改变单调生活方式、抒发自己心中热情的活动。

  场景一:夹道迎宾,共入会场。正午12点过,五寨园里外欢声笑语,热闹非凡。通往五寨园的道路左右,硗碛乡民并肩而站,扬起灿烂的笑脸,迎接入场的嘉宾。头戴绿脸红鼻面具的小孩、紧握五彩狮头的演员,身披大红大黄狮尾绸布的壮汉,和着声声锣鼓,在白雪皑皑的夹金山下沐浴着冬日温暖的阳光,等待着节日礼花的绽放。道路中央,几位藏族女子手持美酒,敬献宾客。她们头顶黑色顶帕,戴着五彩花饰,红黄相交的色线所编的发辫绕头部一周后,如流苏般轻垂于耳际,并与胸前所戴的镶嵌着各色松石的项链交相辉映,把她们那有着高原红的微笑的脸蛋衬得小巧可爱。中间身着蓝底黄花藏服的女子,手持盛着酒杯的长方形木盘,和左右几位身穿各色服饰的女子一起,熟练地把从铜壶里倒出的美酒献上。嘉宾们弯腰接受哈达后,双手接过美酒,一饮而尽,顿时乡民们一拥而入,彩色的人流在街道上雀跃前行,鞭炮声、锣鼓声、欢呼声不绝于耳。

  场景二:特色歌舞,喜迎庆典。当长者吹响长长的牛角时,低沉而具有神圣感的乐音,引出了庆贺节日的藏乡歌舞。嘉央曲珍一首《天堂里的阿玛》,响亮清澈,高亢的嗓音直冲夹金山颠,倾述了对母亲的无比思念。激情四射的阿多,刚上场就引起观众的阵阵呼喊。上台表达祝福之意的观众络绎不绝,才唱到一半时,胸前飘荡的“哈达”就足以将阿多全身遮盖。热情的硗碛乡民,让原本只唱两首歌曲的阿多又开心地送上了一曲《阿依娃》来表达对乡民的感激。十三位嘎日村村民那原始、高亢、浑厚的嗓音,汇成的原生态多声部民歌纯如天籁。七名男子齐声领唱后,六名女子和声插入,自然浑圆、沁人心脾的声音,让原本吵闹的小朋友也安静下来。村民们还手持形如镰刀的木质道具,边哼唱,边舞着收割的动作,不时手牵手围成圈,展现丰收的喜悦,淳朴的歌舞场面,至情至景,感人肺腑。观众对硗碛乡民的舞蹈也是赞不绝口。锦衣长袖,头戴恍若葫芦装饰的十二名女子,挥洒自如,时而半蹲摆首,时而叉腰踢足。而气势磅礴的《藏宴登舞》,动作夸张,跟斗连天,又充分展现了硗碛男子的爽快与豪迈。

  场景三:天鹅抱蛋,扣人心弦。四张红色方桌被抬出时,现场气氛更加活跃了。坐在凳子上的观众全都跑到了会场前方,最后面的观众则站在椅子上垫脚观看。准备好的方桌被工作人员由上往下直立重叠而放,第四张则四角朝天。每层方桌放置好后,两名演员蹲身于桌下相互对坐,双手紧捏桌沿保持桌面平稳。一名藏族小伙攀上桌面顶端,摇晃系满红布条的“棒头铳”, 红身黄麟的“土龙”围绕桌柱盘旋追逐而上,到达最顶端时,向观众点头拜年。一阵欢呼之后,系着四条红色布带的晒席筒(由晾晒谷物的竹席裹成),由其他演员从底端层层递至桌顶,地上的人紧握布条,固定席筒。身穿黄色服装的表演者翻到重叠的桌面上方,桌面顶端的两名演员托起席筒底端,表演者从下端进入,几秒之后从上端而出,双手用力撑起身体,坐于席筒边缘,提出双脚半蹲于席顶。

  接着他接过下方递来的簸箕,将簸箕一端置于脚下,轻提身体小跳的同时向后移动簸箕,直至簸箕平稳地放置在晒席筒的顶端后,他才将半蹲的身体缓慢直立起来。当他张开双臂以示成功时,屏息观看的观众才放心地喝彩起来。表演者在簸箕内不断变换方向做着高难度的倒立动作,每做一次都会赢得一阵响亮的喝彩,完成表演后,表演者又通过跳动,向前移动簸箕,直到自己站立在晒席筒边上,才将簸箕放下,沿原路返回桌面。精彩的“孵蛋”表演,每一个动作都扣人心弦,所以每个动作完成之后,现场的人们都会向表演者抛洒承载着幸福吉祥寓意的“纸片”。写满藏文的“纸片”在随风飘向天际的同时,也传递着藏族同胞对节日的祝福。

省内市州旅游局
新媒体网站

微信
局长信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