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辈远赴雅州为官 后辈苦寻史料圆梦
来源: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169年前,浙江诸暨进士余坤远赴千里,出任雅州知府。为官六年后,因父去世辞官而去。

  169年后,余坤后人余文军为编写家族文化史料,多方查探先辈在雅生活痕迹,无奈史料记载寥寥。

  当年的雅州知府余坤在雅安生活期间,有什么生活痕迹?近日,余文军联系本报记者,希望知情人能为他提供相关史料,以圆其编撰“家族史料”的梦想。

  奉命赴雅为官

  余文军在浙江文艺出版社工作。出于对文史知识的热爱,去年年初,余文军着手整理《暨阳高湖余氏家谱》,开始关注高湖余氏的文化代表人物。余坤,也进入余文军的视线。

  在余文军提供的余氏宗谱中,简单讲述了余坤当年到雅安为官的因由:《朝议大夫四川雅州府知府署建昌道余坤父母诰命一道》记载,“兹以覃恩,封尔为朝议大夫、四川雅州府知府,锡之诰命。於戏!克承清白之风,嘉兹报政;用慰显扬之志,畀以殊荣。”

  此外,在余坤的《寓庸室遗稿》中也曾记载余坤于“道光二十四年(甲辰,1844年)二月,简授四川雅州府知府,署建昌雅宁嘉兵备道,调署四川宁远府知府”。

  余文军表示,种种材料证明,余坤确实曾经赴雅为官。

  文载为官清廉

  在雅为官期间,余坤留下过什么样的事迹?余文军整理发现,“淳”字辈余文仪(宝冈公)是乾隆二年进士,乾隆四十二年刑部尚书,在诸暨当地仅此一家。但当余文军整理到余坤一脉的史料时,却发现余坤担任雅州知府六年期间,没有详细史料记载,仅有《寓庸室遗稿》对雅安当时民风的描述和余坤为官风格的介绍。

  “雅州僻在边隅,民贫地瘠,俗尚狡悍,素号难治。公下车,询其利弊,次第兴除。且抉察如神,吏民至不敢欺。时有安镇土司缘夺嫡,袖金私之。公怒却之。其明且廉大率类此。凡遇岁科试及季考月课,手自批阅,务拔真才。雅之文风蒸然日上,自公任始。”

  从文字中可以看出,雅安当时较为贫困,余坤到雅州为官之后,为政廉洁,同时十分重视人才选拔。

  在雅曾著《默存录》

  “余坤在诗文方面也颇有造诣。在他的《寓庸室遗稿》中,均有桐城派文人梅曾亮的眉批。”余文军说。

  随后,记者在我市文史爱好者吕国宾提供的资料中发现,梅曾亮曾作文《赠余小波之任雅州序》感怀昔日“后十馀年,又来京师,其人或死或归,或远宦,或志趣始同而终异者有之。”

  吕国宾告诉记者,道光二十四年二月,余坤“以朝命由户部郎中出守雅州”时,在一起朝夕谈艺的朋友都为文送之,“甚祝其行,而又惜其去”。

  余文军告诉记者,据他考证,余坤是高湖余氏家族诗歌创作方面的代表,也是梅曾亮文人集团主要成员。“据宗谱记录,余坤著有《小颇刍议》《默存录》。前一本涉及军事,后一本前半部是雅安时期的作品,后半部是回浙江诸暨以后以及寓居上海时的作品。”余文军说,虽然宗谱有记载,但其在雅安为官时创作的《默存录》已经找不到了。

  希望相关人士提供史料

  为了收集史料,今年三月,余文军在我市委书记信箱中求助,希望能收集相关的地方史料。但市地方志办公室信件回复称,“市档案馆馆藏无清代档案,无法提供相关资料。市方志办现存所有典籍中无‘余坤’的相关记载。市图书馆在馆藏的《雅安县志》第三卷官师志第七页中查找到一句‘余坤字小波,浙江进士,府试称得人’,此外没有查找到其他更详细资料。”同时,市方志办也表示,“今后如发现其他史籍有相关记载,我们将及时告知。”

  “希望在收集足够资料后,有机会去余坤曾坚守6年多的雅安看看。”余文军说,希望有相关人士能为他提供相关史料,帮助他完成编撰宗谱的梦想。同时,余文军也表示,渴望能通过此次编撰宗谱的机会,搜寻到余坤在雅安生活痕迹的同时,与雅安文史爱好者进行互动,也为雅安方面提供一些古代人物地方史料。

省内市州旅游局
新媒体网站

微信
局长信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