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全域旅游战略落地扎根生花
来源: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5月5日,三亚正式启动全域旅游建设自查验收机制,通过对标验收指标、考核明细、整改提升、自评得分等措施,以标准化建设推动全域旅游重点项目落地落实。

  这是全国全域旅游如火如荼推进的缩影。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考察时指出:“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今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这是全域旅游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自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2016年年初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上提出全域旅游理念以来,全域旅游工作已在全国很多地区落地、扎根、开花。

  旅游行业多点发力

  在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李金早表示,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必须转变旅游发展思路,变革旅游发展模式,创新旅游发展战略,加快旅游发展阶段演进,推动我国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

  可以说,推进全域旅游是我国新阶段旅游发展战略的再定位,是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正如国家旅游局有关负责人所说,“发展全域旅游,通过有机整合区域资源、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社会共建共享,丰富旅游业的内涵和外延,放大旅游业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效益,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旅游业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国家旅游局启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后,得到了全国各地的积极响应,很快,大批省、市(州)、县(区、旗)申请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经过筛选,国家旅游局于2016年2月选出首批262个条件较为成熟的区域作为创建单位。这262家单位不仅覆盖了全国31个省(区、市),也囊括了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区域,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依托。

  2016年年底,国家旅游局在首批262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的基础上,再新增100家创建单位。如今,全域旅游已经形成上下协同、深入推进的工作格局。

  全域旅游工作开展以来,旅游工作正从局部走向全局,从旅游部门抓旅游转变为举当地之合力抓旅游。地方党委、政府对旅游业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各地积极推动“综合产业综合抓”体制机制改革。“局改委”便是全域旅游战略下的典型改革。据统计,目前全国已有22个省区市、155个地市州设立了旅游发展委员会,还有若干省区市正在酝酿之中。

  实际上,全域旅游的内容非常丰富,如多规合一、厕所革命为代表的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旅游+”、旅游扶贫、旅游富民、文明旅游、旅游数据、旅游外交等。

  为此,国家旅游局结合旅游业发展的最新情况,提出了瞄准“九大转变”、致力“十大突破”、避免“八个误区”的全域旅游发展路径,多点发力,促产业发展持续升温。当前,一场旅游产业发展的攻坚战已经打响。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旅游与休闲研究室主任戴学锋说,当前,改革已经进入全面深化阶段,全域旅游理念的提出,就是协助一些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的地区,融合不同产业,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多个部门合力推动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全国共接待游客1.34亿人次,同比增长14.4%,实现旅游总收入791亿元,同比增长16.2%。这一组亮眼数字,展示了假日旅游旺盛的消费力,映射了全域旅游焕发出的勃勃生机。

  全域旅游战略实施1年多来,在旅游部门的大力推动下,旅游与各行各业休戚相关的格局不断深化,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工商旅游分局等“1+3”管理体制反映出各部门合力推动旅游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说,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正从工业为主导向服务业为主导转型,全域旅游发展将作为催化剂,倒逼管理体制改革。“全域旅游将触动国民权利制度、产业制度、产权制度、部门法等改革,从而引发整个社会的变化。”

  全域旅游战略为旅游产业发展注入一剂“强心针”。以“旅游+”为例,今年不到半年时间,全国已有多个推动“旅游+”、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文件出台。

  2月28日,交通运输部、国家旅游局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的旅游交通运输体系。

  3月5日,提交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关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出,2017年我国将继续推进全域旅游,积极发展红色旅游、研学旅行,培育邮轮旅游等旅游市场。

  4月13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发布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并回应热点问题时,重点介绍了增补旅游休闲重大工程包的相关情况。

  4月19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乡村旅游,并明确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旅游局等相关部门的责任分工。

  可见,全域旅游战略体系下,旅游业已经从封闭的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转变。

  全国各地积极探索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也围绕全域旅游,结合实际发展,大力探索,不断突破,各种改革创新举措不断涌现,成为推动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劲动力。一系列鲜活生动的案例充分反映了各地旅游改革创新实践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贵州省委、省政府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旅游工作和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抓手,提出了“全景式规划、全季节体验、全社会参与、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的发展路径,以“山地旅游+多产业融合”的理念发展全域山地旅游。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宁夏全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6-2018年)》,提出加紧建设“一核两带三廊七板块”的全域旅游格局。

  重庆市渝中区、南川区、大足区、万盛经开区、巫山县5个全域旅游试点区县,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其中万盛经开区在黑山谷景区成立了旅游工商所,南川区组建了旅游警察支队。

  海南省三亚市以“点、线、面”模式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大力推动美丽乡村与产业小镇建设,补齐城乡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短板,开发旅游铁路、海上巴士等旅游新产品,加快新兴、传统景区升级改造,促进旅游厕所等建设,有效提升了城市品位,、改善了旅游格局。

  浙江桐庐县“全方位保障、全景化打造、全产业融合、全领域覆盖、全社会参与”的“五全”举措正在逐步实施;南京市江宁区提出推进落实“规划引领与规划指导相结合、分类试点与分批推进相结合、功能布局与体系完善相结合、示范创建与项目支撑相结合、运营管理与宣传推介相结合、督察指导与组织保障相结合”的六结合措施。

  “到2020年,城乡居民出游人数年均增长10%左右,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旅游直接投资年均增长14%以上;旅游市场总规模达到67亿人次,旅游投资总额达到2万亿元,旅游业总收入达到7万亿元,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度达到12%……”这是全国旅游发展的新目标,更是全国旅游系统探索实施全域旅游战略的雄心壮志。

省内市州旅游局
新媒体网站

微信
局长信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