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乡,这茶怎么卖?”3月26日11时许,名山区红岩乡茶叶市场内熙熙攘攘,一个个装满鲜茶叶的茶篓排成一排,等待收购商查看,验货、过磅、算账,交易过程十分迅速。
随着气温的迅速回暖,我市各县(区)春茶陆续上市,茶农茶商进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鲜叶交易市场内人声鼎沸,茶叶加工厂机器轰鸣,茶叶批发商店内生意红火。
一头连着茶农,一头连着消费者,一片小小的茶叶蕴含着大民生。作为“世界茶源”,我市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茶产业,截至2018年底,全市茶园面积100万亩,茶叶总产量9.18万吨,综合产值170亿元,均居全省前列。延绵起伏的茶园为农民开辟出了一条致富路,通过一二三产融合,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产量减少价格上涨
茶农不愁卖
26日一大早,红岩乡附近的茶农就来到茶园,开始一天的忙碌。每天采好的鲜茶叶,要送到茶叶市场贩卖。
“双龙新村茶叶市场是在2月28日正式运行的,每日交易量在5000公斤左右,有40多个茶商在现场收购。”红岩乡党委副书记、乡长任志平介绍,茶叶市场覆盖周边永兴、合江以及洪雅等,每天开市后十分热闹,为了确保茶农茶商交易顺利,乡上工作人员通过开展巡查维护秩序,对茶叶进行随机抽样速测,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红岩乡共发展了1万亩茶叶,成为当地村民脱贫增收的支柱。但受气候因素影响,今年茶叶较去年减产,鲜茶干茶价格随之上涨。“去年秋冬季节多雨,不利于茶树的生长,今年春节后一场霜冻,让红岩乡和其他乡镇的春茶产量受到影响。”任志平表示,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乡上的芽茶价格涨幅在40%左右。
论及茶叶价格上涨原因,在蒙山茶叶市场经营茶坊的向从明分析,一方面是受茶叶产量减少影响,另一方面是茶叶加工技术的升级,雅安茶叶品质不断提升;与此同时,雅安“蒙顶山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提升,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宣传,让蒙顶山茶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尽管茶叶产量减少,却不影响茶叶的销量。目前正值春茶上市的高峰期,这些明前采摘的蒙顶山茶是制茶的上品原料,深受来自各地的茶商追捧。
火热的交易场景不仅是在名山区。从2月上中旬后,雨城、天全、芦山、宝兴、荥经等县(区)的茶叶陆续采摘上市。
3月22日,荥经县的高山云雾茶开采后,该县在宝峰彝族乡举办了第二届采品活动。开幕式当天的采茶、制茶比赛上,来自荥经塔山茶业的胡刚获得手工制茶能手一等奖,他现场制作的100克高山云雾茶最终竞拍出5880元的价格。
“没想到能有这么高的价格。”近年来,荥经县大力发展茶产业,年产值1亿元以上,来自宝峰彝族乡莲池村的茶农花热且十分看好茶叶市场,“高山云雾茶叶肉厚、内质好、香气高、耐冲泡,去年种茶收入就不错,今年的行情应该更好。”
加强保障
确保优质高产高效
茶叶品质的提升,离不开背后的保障。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我市大力实施科技兴茶、龙头兴茶、市场兴茶、品牌兴茶、文化兴茶“五大举措”和资源换证、机器换人、品牌换市“三换行动”,推动雅茶产业转型升级。全市25万户茶农人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占全市茶农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以上,基本实现了茶叶增效、茶农增收、茶企增利。
“我们现在种的是福鼎,口感很浓郁,很受市场欢迎。”天全县乐英乡爱国村党支部书记罗炳贵表示,爱国村曾是天全县36个贫困村之一,但满山青翠茶叶正成为全村群众致富增收的主要产业。全村茶叶投产面积约1500亩,2016年成立天全县福宝山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后,
与雅安一家龙头企业合作,开启了村里茶产业升级新路,“产业链的延伸,让村民们从中获益,我们还会结合生产季节开展茶叶种植技术、茶园管理技术、秋冬施肥管理等培训,提高大家的种植水平。”
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各县(区)一方面通过扩大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生产规模等,提升茶园发展水平,确保雅茶优质、高产、高效;另一方面提升企业加工能力,加快茶企生产技术和设备升级换代,推动茶叶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全市茶叶行业还形成了“公司+茶农”“市场+茶农”等经营模式,“互联网+茶”加快发展,雅安茶厂等茶企通过京东等电子商务平台迅速提升交易量。
“今年我们还会继续加强行业内的交流,鼓励雅安茶叶企业家、专家学者等多参与行业活动,提高市场影响力。”雨城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雅安日报/北纬网首席记者 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