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两只手”作用创新产业促进机制
来源: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政府市场“两手”创新供给需求“两侧”促进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宁志中:

  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从供给、需求“两侧”和企业、政府“两手”,明确了新常态下旅游投资和旅游消费的方向,首次把旅游业定位为“打造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新支点”。

  去年以来,国家旅游局围绕“四强化”,提升旅游部门对产业发展的引领能力和整合能力、多措并举创新旅游投融资平台、大力扶持旅游企业创新发展、开展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品牌创建等促进产业发展。各地做法也可圈可点,浙江省一些市县推动“旅游统筹区”发展;北京旅游资源交易平台形成了集信息披露、招商推介、策划咨询、交易撮合及资金托管结算等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四川省设立了旅游产业创新发展股权投资基金;义乌市获批“中国国际商务旅游目的地”,成为全国首个“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

  旅游业具有“事业”和“产业”双重属性,促进旅游业发展,仍需从三方面持续发力:一是继续加大旅游供给侧改革,扩大总量,改善结构;二是进一步释放旅游需求,实施分区域、分时段弹性休假制度,扩大旅游生态补偿和特殊群体旅游福利政策;三是创新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在编制《丝绸之路旅游发展纲要》《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发展纲要》等区域旅游规划的基础上,加大区域、次区域旅游发展的规划编制力度,创新区域旅游发展协调与合作机制,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

  改善旅游消费环境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教授邹建军:

  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表现在产业方面,最明显的就是制造业“人口红利”时代的结束和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人口红利”时代的到来。2014年8月,《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的颁布,奠定了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基础。2015年国家旅游局“515战略”的提出,更是从消费环境改善与政策引导等方面,促进了中国旅游业的快速转型与升级发展。

  标准制定与旅游规划政策是2015年国家旅游局发挥行业引导职能的最大亮点。2015年4月,国家旅游局正式实施了《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绿道旅游设施与服务规范》《自行车骑行游服务规范》《旅游滑雪场质量等级划分》和《国家商务旅游示范区建设与管理规范》等四大标准,12月又分别下发了制定或修订的《中国绿色旅游基地标准》等近30项目标准。在加大标准建设的同时,国家旅游局也加快了财政支持、政策研究与推动协同政策的制定等,如《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公布2015年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单的通知》等。

  虽然亮点不少,但是消费环境改善与基础设施提升等工作仍然任重道远。“门票经济”“低价团”、旅游交通便利性不足、旅游产业投入不足等诸多问题,将在“十三五”期间长期存在。促进我国旅游业的转型升级,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研究与政策制定:

  一是有效抑制“门票”经济。旅游业的供给侧改革,并不是简单的产品结构与数量的改革,而是资源投入方式的改革。旅游景点与设施,无论是从资源投入方式,还是规划投资模式等方面,都千差万别。仅从资源属性与投资属性上看,就可能存在着“公共基础设施”与“商业娱乐设施”的区别。因此,建议行业管理部门尝试从资源属性与投入方式等方面实施分类管理,对“公共基础设施与服务”尝试“弥补成本”的管理手段,对这类旅游资源实施严格的价格管制,从而促进整个旅游业“门票”价格的回归。

  二是加强旅游服务监督与警示服务。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手段,完善旅游服务监督手段,加快旅游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及时反映游客的质量感知,加强对旅游服务质量的监控与评估,并借助旅游服务信息平台,及时发布旅游质量警示信息,形成“不良服务”的市场反馈机制,从而促进旅游景区等服务企业改善自身服务能力。

  三是加强行业协同能力,设立产业发展促进基金。旅游管理是综合产业的管理,涉及交通、城市、土地、文化等诸多部门。仅仅依赖国家旅游局自身能力与可调配的资源,难以达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在产业管理方面,国家旅游局应加强信息引导职能与行业协同管理能力,推动传统旅游业(狭义)与“旅游+”行业的有效结合,设立相应的产业发展促进基金(如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与海航旅业集团联合成立的北京市旅游产业发展促进基金),拓展旅游业的融资渠道与发展能力。

  中国青年报旅游文化周刊主编姜蕾:

  刚刚过去的2015年,对于旅游产业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在整体经济下行,投资、消费增长乏力的大环境下,旅游产业对GDP的综合贡献值可圈可点。

  围绕旅游产业发展和投资促进工作,2015年国家旅游局做了大量务实而富有成效的工作。在2015中国旅游产业促进座谈会上,国家旅游局首次向为中国旅游产业发展投资100亿元以上的10名民营企业家颁发“中国旅游产业杰出贡献奖”,并与国家开发银行等六大银行合作,推荐650个优选旅游项目,6家金融机构承诺在未来5年将为旅游业提供1.6万亿元的信用额度。此外,2015年8月,国家旅游局和国务院扶贫办在安徽黄山召开全国乡村旅游提升与旅游扶贫推进会议,进一步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首次把旅游投资提升到了国家层面,并把旅游投资置于旅游消费之前,这无疑给旅游产业的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据预测,未来3年,旅游直接投资规模将超过3万亿元。

  面对国家政策利好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如何推动旅游业改革与发展,把政策红利变成市场红利,把市场潜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无疑是摆在旅游主管部门、旅游企业和全体旅游从业人员面前的一道考题。

  正如汪洋副总理所说,我国旅游业步入黄金发展期、结构调整期和矛盾凸现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也注意到一些新问题、新现象亟须关注和解决:一是大量跨界资金涌入,新的利益主体、新的利益诉求给旅游业带来的变化,需要进一步观察、研究。二是近年来各地对旅游规划的需求量增大,各种规划设计院鱼龙混杂、质量参差,其中不乏靠做“行活”发家的设计院,这种一个模板应付不同地方的做法,对旅游业发展会带来破坏性影响。三是打造大型旅游龙头企业。一提到旅游企业,尤其是旅行社,最常用的形容词是“散、小、弱、差”。如何培养勇于创新、创造可观利润并能“走出国门”的大型旅游龙头企业值得研究及实践,并需要政策上的支持。四是旅游人才问题。培养适应旅游新常态的实干型人才是旅游行业必须解决的问题。五是旅游购物及旅游商品问题。摆脱单一的门票经济,增加旅游购物消费在我国旅游收入中的比重,值得理论与实践的探索。社会各界要达成共识,引导形成质量过硬、有必购性的地方品牌、地方名牌。同时建议在国内更多地区开放免税区、免税店的政策探讨与试点工作,把游客的境外消费变为境内消费。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旅游业要抓住机遇、主动作为,推动旅游产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进而成为推动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作新一轮改革的破冰船。

省内市州旅游局
新媒体网站

微信
局长信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