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江为邻 “桥”见未来
来源: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一座城市,因为水而有了灵气;一座有水的城市,因为桥梁而有了诗意。雅安,这座充满文化魅力和发展活力的城市,正是靠一座座桥梁而四通八达,也搭起了它的现代化。从最老到最新,从单薄到厚重,伴随城市发展脚步的日新月异,桥梁建设也是今非昔比,其作用和意义如同赶超跨越的雅安一样,显示出勃发向上的时代风貌。

  如此,桥梁在日月流光中承载了雅安的记忆,它们不仅为城市的交通贡献出了重要力量,更是雅安人心中作为城市地标一样的存在。

  一座城市的兴废离不开桥。桥与城的渊源,比我们的想象更为丰富。本期《西康周末》把目光投向雅安这座城市的桥梁,去寻找城市中这些桥梁变迁的“蛛丝马迹”……

  雅安多水,因而多桥。

  对雅安城市而言,青衣江如同豆蔻年华的少女,而跨江的大桥,就是少女手中美丽的琴弦,弹奏着雅安人开拓奋进的颂歌……桥,不仅仅是一种建筑或工具,它更是承载历史、传播文化、见证发展的载体。

  青衣江见证

  “雅安五渡”成历史

  据《雅安市志》记载,上世纪40年代中期,因为雅安城区的桥梁相对较少,为方便市民来往于城区,在青衣江上设有平羌渡、宋村渡、麒麟渡,并在周公河上设有澄清渡、周公渡,合称为“雅安五渡”。遇上节庆乡场,雅安各地商贩及百姓云集,渡口也就更显热闹。

  有一段时间,坐渡船分文不取,是免费的“便民服务”。

  随着时间的推移,渡口所处位置修建了石头砌的田坎,雅安的城市交通也渐渐发展起来,繁华的古老渡口卸去了连接两岸的重任,从此隐没进青衣江边的沃土和城市建设中。

  直到上世纪50年代,苏联专家援建的第一座大桥(雅安大桥)才让老百姓告别了摆渡过江的历史。

  上世纪50年代,雅安大桥飞跨青衣江南北,将城区河南片区和河北片区连为一体,雅安人也终于圆了“大桥梦”,结束了过江靠舟楫和渡轮的历史,可谓雅安跨江交通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据了解,雅安大桥于1952年11月开工至1954年7月1日竣工通车,雅安各界2万余人聚集大桥举行了隆重通车典礼,并被广泛宣传报道。当时的上海“新闻日报”这样报道“西康省内最长的一座现代化公路桥梁——横跨羌江的雅安大桥,于1954年7月1日正式通车。”

  “我记得雅安大桥通车的时候,全城狂欢。通车当天,十里八乡的人们都赶来看热闹,桥上、岸边,锣鼓喧天,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现在,往往是步行经过才意识到,又通了一座桥。”市民刘清与雅安大桥同龄,他说,记得小时候,每天清晨,父亲都拉着他的手走过路灯昏暗的雅安大桥送他上学,所以他感觉这桥很亲切。

  刘清表示,这座桥支撑了这座城市的建设,为城市的发展尽心竭力。过去,雅安大桥是城区唯一的一座现代化桥梁,因此,它也成为雅安这座城市的标志。

  在很多人眼中,雅安大桥承载了很多雅安人儿时的记忆,人们习惯亲切称它为“羌江大桥”。它不但肩负着通达两岸的使命,为行人提供便利,更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

  据悉,当年,雅安大桥承载着大密度的混合交通流量,60年代每昼夜过汽车800余车次,人、兽力车2000余辆,行人3万人次,逐年增加。大桥曾在1965年、1979年、1987年三次整修。

  40年的风风雨雨,它以稳健的身姿横跨青衣江之上,记录着城市的历史,见证了城市的成长,但2004年3月19日,随着震耳的爆炸声,在众多市民依依不舍的注目下,雅安大桥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人们心中一段久远的记忆。

  桥改变了雅安,发展变化中的雅安也需要更多更大的桥。

  1955年2月濆江桥建成、1975年10月沿江桥建成、1975年10月雅兴大桥建成……一座座跨江大桥就像一圈圈年轮,凝固了雅安的成长记忆,构筑起这座城市的主心骨。

  1983年,还是原雅安地区交通局党组成员的高荣清,那年他接到一个重要任务——进入西门大桥建设指挥部,参与大桥建设。建设西门大桥对于当时的雅安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好事,高荣清一点也不敢怠慢,为了建好大桥,当年50多岁的他几乎每天都泡在工地上,那时的工程很大程度上依靠人力,每天,工地上都是人来人往,手拉肩扛或者手推车,把沉重的钢筋、水泥、混凝土等运送到工地上,当桥通的时候高荣清晒得黝黑,可他高兴得像个孩子。如今,91岁的高荣清至今回忆起那段建桥的过程,他说虽然很苦,但是当时西门大桥是雅安城区最大最长的一座桥,对于城市的交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那段经历十分值得。

  “桥就像一个人,驼着背让人从它身上走过,所以桥值得我们去尊敬。”不光是西门大桥,高荣清对每一座能改变雅安老百姓出行带来便利的桥都带着深厚的感情。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2004年,我市将城区桥梁建设作为实施畅通工程的重要举措,打响了一场场架桥攻坚战。

  2005年,在雅安大桥相同的位置新修建了一座大桥,桥身耸立有彩虹般弧柱,人们已习惯叫它“彩虹桥”。这样一座宛如一道彩虹卧于江上的大桥,毫无疑问地成为了雅安又一个标志。桥中央的彩虹形拱门上写着的“中国生态气候城市”几个字,彰显着雅安的特色,经过不断地改造和变化,最终成为了今天众所周知的“彩虹桥”。

  此后,雅安南北的“虹桥”越来越多,雅兴大桥(三九大桥)、沿江桥、干壕子大桥、雅安西康大桥。如今雅安片区,桥梁如一道道飞虹,沟通两岸。桥、水、城融汇互动,交织成青衣江两岸的动人美景,为市民带来了生活的便利,更为区域密切联系,协调发展提供了可能。

  多姿造

  彰显城市时尚魅力

  最早的时候,桥梁更多的是承载者交通重任,人们更注重其实用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实用的同时,美观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 其中的雅州廊桥是雅安撤地建市以来桥梁建设提升城市品位的代表。

  雅州廊桥的前身是北门大桥,这是雅安的重要城市交通桥梁,横跨青衣江两岸,是城市景观的重要节点。

  2004年,为了增加通行能力、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同时达到打造城市景观的目的,我市在原有雅安北门大桥的基础上建造了雅州廊桥。雅州廊桥宽22米,全长240米,桥体为整体二层、局部三层的仿古建筑。2012年, 雅州廊桥的下游一侧又新建了副桥,护栏上安装了中国红花岗石浮雕,浮雕上刻有“熊猫故乡”“雅州汉韵”“雅州风情”等主题历史文化图案。雅州廊桥以其优雅的姿态,雄伟的气势、古典的风情成为魅力雅安的标志性建筑。该桥主梁及镂空部分的泛光照明和射灯照明,使得桥梁在夜色之下色彩斑斓,韵律十足,仿佛与青衣江之水共同演奏一首的美妙而轻灵的乐章。

  “再走一走,到廊桥上歇一会儿脚,我们就回。”夜晚走在灯火辉煌的廊桥上,总有人会将这里作为一个重要地点,它在市民心中,早已占据重要地位,成为一段记忆和一个习惯。美化亮化,也是这座城市夜间最绚丽的风景线,折射着城市的发展水平和文化品位。

  桥,本是路的延伸。但如今的桥,其功能已不单纯限定在交通范围,它同时还被赋予了防洪、城市景观等多项功能。

  据市交通局质监站站长刘文介绍,2004年8月完工的青衣江大桥,双向六车道,全长415米,宽28.5米。为充分体现雅安山水园林城市的风格,大桥栏杆材料使用宝兴县盛产的汉白玉制作,是目前全国最长的汉白玉栏杆大桥……

  清晨站在青衣江大桥上,可以远眺雅安标志雕塑“女娲补天”,可以近观雅安地标建筑北纬三十度公园,还可以细细观赏桥上栏杆的浮雕图案,,更可以放眼浏览桥下川流不息的江水,视线流转,动静之间,相映成辉,宛如一幅动态画卷。

  看得出,城市在变,人也在变,社会的发展是不断创造新的事物。从最初的通行桥,到只作为步行的便民桥,再到具有文化价值的景观桥,桥已经成为雅安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道道“飞虹”

  构架城市崭新版图

  因水而兴,因桥而立。巍然耸立的座座“虹桥”把雅安的江南与江北连成一体,铺就城市发展的繁荣之道,呈现城市格局更新与发展飞跃。

  历史上的众多桥,为雅安的交通方便和城市特点增辉添彩,而今许多改建或新建的桥,更是让城市无比辉煌。

  姚桥新区和大兴片区作为未来雅安城市发展新中心,与现有中心城区和周边主要功能组团的交通连接不可或缺。

  2014年底,雅安大兴大桥竣工,大桥建成后与市区熊猫大道和青年路直接相连,成为姚桥新区和大兴功能组团之间的一条重要交通纽带,也为我市经济向东腾飞蓄势助力。

  然而,仅靠大兴大桥连接两大新区,路线单一,不能满足城区的未来定位和快速发展的需要。

  大兴二桥项目则是大兴城市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悉, 桥整体设计凸显雅安熊猫文化特色。其桥头位置是巨型熊猫拱圈造型,选取熊猫正面简单干练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桥墩上的熊猫浮雕则显得精致和亲人,描绘出形形色色憨态可掬的熊猫造型。除了造型别致,这座北接爱国路,南接雅安大道,是连接姚桥与大兴组团间的重要交通要道。大桥规划全长约749.08米(含引桥),宽32米,双向6车道。将建成后将与桃花岛公园、滨江绿廊以及大兴中央公园相邻,城市景观大景清晰展露。

  如今,横跨青衣江两岸的座座桥梁,不仅贯通了道路,为市民出行构筑了一个四通八达、内通外畅、安全快捷的现代城市路网,也拉近了新旧城区的时空距离,为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增添了新的动能。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过去的桥,是记忆,是贯穿这座城市变迁的记忆,将阻隔城市的江河天堑变为通途;而今的桥,是钥匙,是沟通区域和提升城市发展品质的命脉,开启了通往八方的商道……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而今,雅安的桥装饰着这座城市,更将这座城市的梦延伸得更远……

省内市州旅游局
新媒体网站

微信
局长信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