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彝走廊石棉县 红色地标幸福城
来源: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走进石棉县先锋藏族乡松林村一组,一栋栋漂亮的小楼,一排排翠绿的杨柳和村前那片如镜的湖泊映入眼帘。看到眼前的这番景象你一定无法把它和“5.12”大地震联系起来,这里的楼房曾经全是土坯房;这里的道路曾经全是田坎路;村前的那片湖泊曾经只是一片沼泽地……这样的生存环境在大地震面前显得弱不禁风,房屋垮了、路也断了……但经过政府以及松林村一组村民们三年的艰苦奋斗,让曾经的破山村成为如今的桃花源。

  格桑花沿着矮墙边蔓了出来,红的娇艳白的纯粹,这户种格桑花的农户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走上前去,开门迎接记者的是一位40岁的妇女,她叫罗康是这家里的女主人。罗康告诉记者,这格桑花是自己在甘孜打工时看到的,一直就想要把这美丽的花种在自家的院里。但那时候家里又穷又烂,自己家里是出了名的黑洞洞不开灯什么也看不见,哪儿来的心思去种花呢?

  罗康一番话道出了松林村一组的普遍状况:村里生活环境差交通不方便商业不发达,导致大量的劳动力外出,村中剩下全是老人和小孩,使得村里更难显出活跃的生命力。站在震后的松林村一组望着眼前这片伤痕累累的家园,先锋藏族乡的乡长吴传玲思考了良久。她知道,要让松林村一组彰显出活跃的生命力就得让外面的务工人员愿意回到家乡来。而这最好的办法就是发展当地特色旅游业和农业。

  三年的奋斗,其中的艰苦如今结成了山上400亩甘甜的枇杷;三年的奋斗,其中的汗水让村前的沼泽地变成了一片镜水湖;三年的奋斗,让希望的种子如今开出了幸福的花朵展现在每户人家的房前屋后……

  从农家的年收入最能反映松林村的变化:罗康一家共5口人从以前夫妻俩在外务工,年底能挣回近万元而至开始搞特色旅游后仅今年国庆节这一家子就挣了5千多元。吴传玲告诉记者,预计今年可接待15万人次的游客松林村一组可实现创收900万元。

  离开先锋乡,记者一行来到了著名的安顺场也就是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的纪念地。走进安顺,川西民居、青砖石路……仿佛置身数百年前,古色古香特色鲜明。这里正在着力建设成“以红军文化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观光体验和山水阳光休闲旅游目的地”。09年至今安顺场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每年接待人次达35万以上,通过参观使游客了解了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的伟大壮举,铭记了红色精神、红军文化,充分发挥了纪念馆作为爱国教育基地的作用。

  如今的石棉县民族中学早已摆脱了昔日地震的阴霾,在各级台办和“台湾支援四川灾后重建行动联盟”的支持、帮助下,一座全新的校园建了起来。整个校园分区明确,层次分明;学校绿树成荫,四季花香;并且融入了藏族、彝族文化元素的民族式设计。在学校的篮球场上,可以看到同学们青春的活力;在学校的教室外,可以听到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校园中有一处名曰“桂花苑”即希望莘莘学子能学有所用摘取桂冠之意。

  而在石棉县医院,不但配备了领先周边县的大中型先进设备,更是有气动管道物流系统让医院的效率更上了一层楼。据该院院长介绍,石棉县以灾后重建以来,县乡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全面改观,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提升明显,区域医疗卫生服务影响不断扩大,卫生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同时石棉县人民医院和石棉县中医医院开通了与凉山州甘洛县新农合一地及时结报,走在了全省新农合跨市(州)异地及时结报的前列。

  走在石棉的街头,不难看出这座阳光城的活力和每个人脸色露出的幸福笑容。而在石棉的街头最多看到的是一副横幅,上面写着:“用领导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省内市州旅游局
新媒体网站

微信
局长信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