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茶叶:亮相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 带去“非遗”魅力享受
来源: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9日至12日,第四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和四川省首届农民艺术节暨民间艺术节(以下简称“一展两节”)在达州举行,雅安市友谊茶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友谊茶叶)带去了别具一格的“非遗”展示,把雅安藏茶(南路边茶)传统制作技艺活灵活现地展示在大家面前,让前去参加“一展两节”的观众领略到了来自雅安的“非遗”魅力,既饱了眼福,又饱了口福。

  今年以来,友谊茶叶先后参加了四川、上海等地举行的茶博会,把“非遗”的魅力带到了全国各地。此次在“一展两节”上,“非遗”技艺的现场演示,同样让众多观众驻足停留。

  聚焦“非遗”

  一展雅安藏茶独特魅力

  “雅安藏茶有什么特点?”“‘兄弟友谊’由何而来?”“目前,雅安藏茶的制作工艺在传统基础上进行了哪些改进?”“怎样才能传承好这一‘非遗’瑰宝?”……在“一展两节”上,每每有市民提出这样的问题时,友谊茶叶总经理甘玉祥就将友谊茶叶的历史向他们娓娓道来。

  “雅安藏茶,从字面上讲就是产于雅安而畅销藏区的茶。”甘玉祥解释道,但随着雅安、乃至全国整个茶产业的发展,友谊茶叶在1995年就提出了“藏茶汉饮、边茶内销、粗茶细作”的发展思路。因此,现在的雅安藏茶在产品类别上更加丰富,除了有传统的边销茶外,还有符合内地人饮茶习惯的汉饮式藏茶。

  甘玉祥说,再从茶叶分类上讲,雅安藏茶属于黑茶类,历史悠久,素有“黑茶鼻祖”之称。从制作工艺上说,雅安藏茶属于发酵茶。这让雅安藏茶的特点更加明显。“雅安藏茶除了有促进消化、降‘三高’的作用外,还不影响睡眠,这也是最让绿茶望尘莫及的一个显著特点。”

  2008年6月,雅安藏茶(南路边茶)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0年年初,雅安藏茶技艺传习所在友谊茶叶正式挂牌成立;2011年11月,友谊茶叶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有了“非遗”的光环,雅安藏茶备受关注。

  现场展示

  雅安藏茶传统制作技艺近在眼前

  走进友谊茶叶的展区,一股浓郁的茶香扑鼻而来。为了让前去参观的观众能够直观地感受雅安藏茶的“非遗”魅力,友谊茶叶把制作雅安藏茶的传统工具也搬到了现场。

  雅安藏茶(南路边茶)传统制作技艺距今已有千百年的历史,其包含的每一道工序都是祖先留下的智慧结晶。自从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雅安藏茶(南路边茶)传统制作技艺所到之处总能掀起一浪高潮。

  蒸茶、揉捻、拼配、压制、包装……友谊茶叶把能够展示的制作工序都一一展示。同时,友谊茶叶负责生产的负责人、有30多年制作藏茶经验的老师傅李永全为前去参观的观众讲解每一道工序的作用。“蒸茶的目的是软化茶叶,方便揉捻,之后就可以进行渥堆发酵了。”李永全说,发酵、干燥后可以进行拼配、压制和包装了。

  看到李永全的现场演示,很多观众也跃跃欲试,想亲自感受制茶的乐趣。

  传承“非遗”

  友谊茶叶责任所在

  一直以来,作为国家级传承人的甘玉祥都把雅安藏茶(南路边茶)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和保护视为己任。

  “发展是最好的保护,而保护的终极目标是不保护。”这样一个独特的观点是甘玉祥提出的,也得到了众多专业人士的赞同。

  在甘玉祥看来,雅安藏茶传统制作技艺是先辈留下的瑰宝,经过代代相传,虽然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下来,但若是一成不变,就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就等同于原地踏步,让瑰宝失去光彩。因此,在对雅安藏茶传统制作技艺的保护、传承上,甘玉祥始终坚持“发展是最好的保护”的原则。坚持创新,用创新的思维思考发展,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地保护祖先留下的财富。

  甘玉祥说,任何需要保护的事物,说明它濒临灭绝。而雅安藏茶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其传统制作技艺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归根结底,是靠人完成的,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和精神,是一种活态的保护。因此,只要后继有人,且队伍不断壮大,就能够让雅安藏茶持续发展下去,自然也就不存在“濒临灭绝”这一说法,也就谈不上保护了。

省内市州旅游局
新媒体网站

微信
局长信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