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正浓,耀眼的骄阳预示着夏天渐行渐近,枝丫上的樱桃已泛起黄光。樱桃树下,是游客的茶座,老老少少的游客在数着日子算樱桃几时红;树的四周,除了生态农庄、观光荷塘和果园,还是果园、观光荷塘和生态农庄。
在荥经县大田坝乡同乐村,大部分村民选择把房屋改造成农家乐,或把农家乐建在果园里。在周末、节假日,或者天气好的日子,村里的农家乐就会迎来三三两两组队出游的客人。
同乐村曾是全市261个贫困村之一,于去年整村脱贫摘帽。
同乐村的村民认为,同乐村不再是过去那个贫困村了——从“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开始到脱贫攻坚,近年来,该村在政策红利、绿色发展、优势转化等多重力量的推动下,与外面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
同乐湖建设前后对比图:上(前)下(后)
贫困村成为县城后花园
同乐村虽然毗邻县城,多年来始终受到“地上无产业、地下无资源”的困扰,是全县出名的贫困村。
如今,县城的人总喜欢带着家人、邀着朋友到这里感受乡村生态。4月15日,一位居住在县城的荥经人带着远到的朋友,随意挑选了同心塘旁边的一家生态农庄,他一边品茗闻香一边向朋友介绍,“这里环境好,很适合乡村休闲。节假日带老人、孩子来这里非常方便。”
游客的称赞,当地群众早已不觉新鲜,但游客越点赞就越激发他们思考——同乐村立足独特的区位优势,利用兰家山农业公园建设形成的“一塔(文严塔)、二池(同乐湖、同心塘)、二庙(梓潼庙、二郎庙)、五馆(蜜蜂博物馆、天麻体验馆、珍木馆、藏茶体验馆、兰花馆)、三大基地(千亩枇杷基地、千亩果蔬基地、千亩珍稀林基地木)”景观带,在农旅融合发展上已初见成效,全村发展起数十家农家乐。
这里,刚进村的游客会看到,通村油路两边新栽种的樱花迎风摇曳,与路边菊花、杜鹃争春闹春。远处的方竹、郁郁葱葱的桢楠、刚吐嫩芽的清脆李,构成游客眼里“希望的田野”。当地群众颇为自豪,“再也没有比同乐村更接近县城的旅游乡村,同乐村是县城的后花园。”
农旅融合拓宽奔康路
兰家山农业公园位于荥经县城北侧,距离县城0.5公里,占地面积约6平方公里。同乐村就位于兰家山顶。
曾经,与县城直线2公里的距离是村民眼中脱贫致富的鸿沟——与县城最便捷的纽带是一座锈迹斑斑的铁索桥。
这样的历史,结束于2015年。当年兰家山环线修通,道路畅通;兰家山公园建设竣工,进出的游客增多;村里的土地上种植经济林木,房屋也改造成农家乐……这个昔日的贫困村,成为农旅融合发展的旅游新村只用了3年时间。
如今,进出该村,既可以走油路——兰家山旅游环线,也可取道环山步游道,再经梓潼宫大桥走向县城,甚至更远的远方。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将这里作为周末休闲的场所,农家乐的生意开始呈现供不应求的盛景。游客的络绎不绝给当地带来了人气、商气和财气,也给当地发展注入了活力、更新了思想观念、找到了出路。
同时,该村通过规范土地流转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等方式,将有效土地集中到专合组织、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以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目前,该村二千亩桢楠、一千亩果蔬、五百亩方竹已具雏形,为群众增收致富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2016年,同心村摘掉贫困村的“帽子”。如今,该村还在积极探索“党建+脱贫攻坚+农旅结合”的奔康新路,采取厚植班子支部引路、“五个一”帮扶力量对路、农民夜校铺就致富路等方式,带领村民实现“七年同步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