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跨越的决定
来源: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各市()、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门: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推进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跨越,现作出如下决定。

    一、明确旅游跨越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一个主题”、“四项任务”、“四个跨越”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围绕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两大主线,立足现实基础,发挥资源优势,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旅游产业效益和综合竞争力,推动旅游产业跨越发展,加快富民强省全面小康进程。

    ()基本思路。以产品线路为纽带,以资源整合为手段,打造品牌突出、设施完善的旅游产品;立足国内旅游客源市场,开拓入境旅游,形成多格局、多层次的旅游市场;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创新开发经营理念,培育充满活力、富有竞争力的旅游企业;加强基础设施和精神文明建设,营造服务精细、管理有序的旅游环境,推动我省旅游从观光型向观光、商务、休闲度假等综合型转变,全面提高旅游产业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

    ()目标任务。按照“一年有新进展、三年有新突破、五年上新台阶”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效益,2007年旅游总收入超过1000亿元;2007年至2010年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6%以上;到2010年,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13%以上,旅游产业直接就业人数达到70万人,涉旅从业人员达到300万人;经过5年努力,把我省建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二、打造旅游精品,强化旅游跨越发展的产业支撑

     ()建设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整合蒙顶山、碧峰峡、三苏祠等旅游资源,挖掘历文文化、茶文化内涵,完善休闲度假配套服务设施,建成峨眉山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把漳扎镇、川主寺建成服务设施完善的旅游城镇,加快藏羌风情走廊等重点景区建设,建设一批适合国际游客的休闲度假项目,建成大九寨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依托成都中心城市的优势,把道教文化、水文化、饮食文化和优美的自然风光结合起来,整合青城后山、西岭雪山、银厂沟、龙门山等旅游资源,开发一批运动、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建成青城山一都江堰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

    ()建设五大精品旅游区。加快推进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开发,建成世界级高山自然生态和香格里拉原生态体验旅游目的地。充分挖掘民族风情资源,重点建设泸沽湖、邛海、螺髻山、红格温泉等景区,建成攀西阳光度假旅游区。以邓小平故居、朱德故里为重点,以伟人故里和三国文化为品牌,大力开发剑门蜀道、阆中古城、千年绸都、华蓥山、中国死海等景区,建成以广元、南充、广安为重点的嘉陵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区。以蜀南竹海、石海洞乡、恐龙博物馆等景区为载体,开发建设竹文化、酒文化、盐文化为特色的川南生态文化度假旅游区。以三岔湖、龙泉湖和龙泉山为重点,建设“两湖一山”休闲度假旅游区。

    ()完善旅游精品线路。加快旅游精品环线重要景区的开发建设,整合旅游要素,增强九寨环线、成乐环线、川西环线、三国文化环线、“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线等旅游环线的吸引力,提高旅游的便捷度和舒适度,形成以线路联精品、以线路带区域的发展格局。突出以旅游环线为重点的整体旅游市场促销,提升旅游环线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延伸旅游产品链。在打造旅游精品的基础上,整合旅游各要素,开发多样化旅游产品。在旅游城镇建设美食集中区开发各种地方美食。探索旅游商品研发的新机制,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旅游会展和旅游演艺活动。

    三、加快软硬件建设,夯实旅游跨越发展的产业基础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旅游景区—旅游城镇—旅游通道三大环节,完善交通、住宿、餐饮、娱乐、购物、安全、信息等配套设施。加快建设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等旅游交通网络。改善双流国际机场和九黄机场接待游客的条件,建成康定机场,推进马尔康、亚丁等旅游机场建设。加快成绵乐城际铁路、兰渝铁路、遂渝二线铁路建设。加快西攀、攀田、都汶、乐宜、雅泸等高速公路建设,完善自助游、自驾游、特种旅游项目的服务配套,统一规划建设标志标牌和紧急救援设施。

    ()建立旅游标准体系。成立四川旅游标准委员会,制定旅游业地方特色标准,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工作,加快形成旅游购物、住宿、景区、演艺、餐饮等系列行业管理与服务标准,构建旅游标准体系。全面推行国际国内标准,抓好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旅游强县等旅游质量标准认证工作。

    ()强化旅游信息服务。建设四川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全省旅游信息采集机制,实现全省行业管理与服务的数据化和信息化。优化电子政务,推进电子商务,完善信息咨询,强化旅游公共服务。

    四、拓展国内国际市场,提高旅游跨越发展的产业质量

    ()开拓客源市场。突出发展国内旅游,重点开拓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国内三大主力市场,扩大外省游客比重,深度开发周边旅游市场,挖掘省内客源市场潜力。大力发展入境旅游,巩固港澳台、日本、韩国、东南亚等传统市场,开发美国、西欧市场,培育大洋洲、北欧、东欧等新兴市场,形成多元化的海外客源市场。

    ()打造旅游品牌。整合成都、雅安、阿坝、甘孜等大熊猫栖息地资源,倾力打造“熊猫故乡”品牌,使其成为引领四川旅游走向世界的形象标志。整合三星堆、金沙等古蜀文明旅游资源,倾力打造“太阳神鸟”品牌,吸引国内外游客探秘长江文明的源头。充分发挥我省作为“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优势,倾力打造“农家乐”品牌,吸引国内外游客来川休闲度假。

    ()强化营销手段。整合全省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业界与媒体的宣传资源,建立联合宣传促销工作机制。坚持政府宣传旅游形象与企业推介产品相结合、面向旅游业界推广与面向公众促销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强与国内外旅行商、新闻媒体、知名网站和国家旅游局驻外办事处合作,加强全省外宣、外事、外经、外贸与旅游合作,加强政府与企业合作,通过多种渠道塑造四川旅游形象,抓好产品营销,为游客提供全方位旅游资讯服务。

    ()增辟旅游航线。以成都市为主、省内主要旅游城市共同培育国际航线市场。围绕航线开拓国际旅游市场,建立规范的国际旅游代理制度,加快推进直航、延伸拓展航线和旅游包机业务。整合航空资源,以双流国际机场带活省内支线机场,开通九寨黄龙机场与全国知名景区机场直航班机。

    五、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壮大旅游跨越发展的市场主体

    ()创新企业组织形式,培育壮大旅游企业。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合资合作等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实施强强联合,形成产权主体多元、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运行机制灵活、管理手段先进、竞争力不断增强的大企业集团。加快国有旅游企业改革,推动国有旅游企业股份制改造和联合重组,增强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分工协作经营中的优势,做专做精一批中小旅游企业,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为支撑的旅游企业发展格局。

    ()创新经营机制,增强旅游企业活力。探索旅行社混业经营、旅游饭店连锁经营、旅游交通企业联合经营和旅游景区集团化经营等多种经营模式。重点支持大型旅游企业创办国际旅行社,鼓励创办独资和中外合资旅行社,吸引国内外大旅行社或旅游集团来川设立分支机构。完善旅游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中介组织为旅游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支持和代理服务。

    ()创新资源开发模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旅游开发。按照所有权、管理权与经营权三权分离的原则,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参与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全面开放旅游市场。在坚持整体规划和有利于资源保护的前提下,积极推进旅游景区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鼓励民资、外资参与改革,投资开发旅游资源,兴办旅游项目,不断扩大旅游业务领域和投资比例。

    六、强化监督自律,优化旅游跨越发展的市场环境

    ()完善综合治理机制。坚持依法治旅,建立行政执法、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游客监督相结合的旅游质量监督网络。坚持属地管理、地方政府负总责的原则。健全旅游市场综合治理联席会议、联合执法和督查督办制度,完善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机制。

    ()构筑安全体系。落实旅游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建立健全旅游安全制度,制定和完善旅游安全应急预案。完善以110120为中心的社会联动报警和救助系统,建立旅游警务工作机制。健全重点旅游城镇、景区和线路医疗急救网点,增强医疗急救能力。

    ()建设诚信体系。建立政府主导、行业自律、企业参与的旅游诚信体系,发挥涉旅行业协会作用,倡导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诚信经营和诚信服务。完善旅游从业人员收入分配机制,健全劳动保障制度,切实维护旅游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加强信用监督,建立诚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戒制度。

    ()规范从业管理。加强从业人员管理机构建设,健全从业人员管理和运行机制,严把从业准入关,严格实施淘汰机制。制定并落实导游人员服务标准、导游用工合同和报酬机制,规范导游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大力提高导游人员的整体素质,强化导游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技能培训,加大对多语种导游人员的培养。

    七、落实扶持举措,提供旅游跨越发展的政策保障

    ()落实惠民富民政策。旅游企业(单位)安置的就业和再就业人员要纳入全省“实施就业促进行动”。对符合再就业优惠政策的,按照有关优惠政策执行。结合新农村建设,重点旅游区沿线和重点旅游县沼气建设规划优先纳入“实施农村安居行动”,给予适当补贴。各市()应将通往A级景区的公路纳入通乡公路、通村公路建设规划。对有条件经营“农家乐”的农民,优先纳入“实施农民工培训行动”,开展烹饪、服务等旅游实用技能培训。

    ()完善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根据财力状况逐步加大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投入。在有条件的区域,将旅游发展与天然林保护、农业综合开发等工程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政府投入的整体效益。拓宽资金筹集渠道,把政府旅游发展资金作为引导性资金,带动更多民间资金,鼓励社会各方参与旅游开发,不断强化旅游企业市场融资能力。

    ()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将规划中的重大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列入全省重点建设项目。重大旅游项目用地确需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依法按程序及时调整。旅游建设项目用地按照规定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租赁)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

  ()落实优惠政策。对从事旅游资源综合开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信息服务、旅游商品和纪念品开发并符合条件的企业,经批准依法享受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对A级旅游景区每一纳税年度的业务宣传费(包括未通过媒体的广告性支出),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每一纳税年度的广告支出,依据国家现行税收规定予以扣除。逐步推进公务接待服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通过招标等方式委托旅游企业承担。

省内市州旅游局
新媒体网站

微信
局长信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