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将更新。上月,在全省召开的文物工作会上,《四川省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正式发布,规划中表示,茶马古道、蜀道正在准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继雅安大熊猫栖息地申遗成功之后,茶马古道或将成为雅安第二个世界性的遗产。一份是雅安生态山水留下的自然遗产,一份是雅安人文积淀留下的历史宝藏。多年前,世界的眼光聚焦雅安,雅安开始踏上了大熊猫栖息地申遗的道路。而大熊猫栖息地申遗成功产生的多重“效应”,催生了雅安在茶马古道申遗中对自身的警醒。雅安深深意识到,面对这份历史的馈赠,必须在茶马古道申遗的道路上主动作为。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申遗不能少了雅安。2000年11月,一封发自第24届世界遗产大会的邀请信“飞”到四川卧龙,信中称,将在此次大会上,讨论世界申遗专家张善云提出的卧龙申遗项目。2001年,从保护大熊猫栖息地的全局出发,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阿坝与成都、雅安、甘孜打捆申报。由此,阿坝的大熊猫栖息地申遗,演变为四川的一次集体行动。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大熊猫栖息地申遗的目录中便出现了雅安的身影,这是一种必然。当时,夹金山以南的雅安片区,并没有被列入四川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得知这个消息,雅安急了,宝兴急了,甚至连芦山、天全等有大熊猫的县也急了。申遗考察评估团成员陈富斌在雅安遭遇“围追堵截”。考察下来,他也急了。“139只,从1936年到1997年,雅安为世界提供了139只大熊猫,了不起啊!如果把夹金山脉遗忘了,大熊猫的故事该怎么讲?”回到成都,陈富斌拿出一份详实的夹金山脉大熊猫情况报告,与“四川卧龙——四姑娘山”同时接受建设部专家评审,得到一致赞同。
北京大学教授、生态学家陈昌笃对此半信半疑,亲自跑到宝兴县考察。末了,他感动地预言:“如果只申报卧龙和四姑娘山一带,成功的把握只有40%,把夹金山脉纳入,成功率90%。”而且,在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名录中没有“世界上发现第一只大熊猫的宝兴,可谓是一种缺憾”。2001年12月,一份由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研究所打磨的“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脉)申遗文本,在北京由建设部提交专家团论证评审。令专家们眼前一亮的是,栖息地首次完整出现。资料显示,雅安地区的大熊猫栖息地面积约为5300平方公里,占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总面积的52%,现有野外大熊猫约300只,成为了连接甘孜、阿坝与成都大熊猫栖息地的“走廊”。
对大熊猫生存环境的保护,雅安一直在努力着。在雅安蜂桶寨自然保护区一直演绎着救助大熊猫的动人故事。2005年6月11日雅安“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脉世界自然遗产申报”系列活动正式启动。2005年9月30日,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专家戴维·谢泊尔等来到雅安,考察大熊猫栖息地生物多样性特征、大熊猫栖息地状况和大熊猫活动痕迹等。在此期间,雅安开展了评选少男少女形象大使活动;联合国专家组检查验收“申遗”工作;制作大熊猫宣传画册、邮票、明信片、VCD;组织中小学生创作大熊猫千米画卷;组织志愿者重走戴维(世界第一只大熊猫的发现者)之路;举办以反映大熊猫生存现状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图片巡展;邀请全国大熊猫专家举办大熊猫学术论坛等10项系列活动。经过多年的努力筹备和“申遗”工作的有序开展,2006年7月12日,一个喜讯从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传来:大熊猫栖息地申遗成功!
茶马古道申遗,核心地位申遗起步。雅安茶马古道在全国茶马古道网络体系中具有核心地位,是茶马古道一个十分重要的源头。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雅安是世界上人工种植茶最早的地区,自古以来,便是边茶生产的重要基地。唐朝以来,雅安生产的边茶源源不断向藏区输送,形成了以“茶马互市”为主要载体的商贸通道——茶马古道。一座山(蒙顶山),茶文化发源之地。一条路(川藏茶马古道),从雅安延伸……人们重新审视了川茶以及川藏茶马古道在我国茶文化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资料记载,雅安作为边茶的出发点,经打箭炉(今康定),西至西藏拉萨,最后通到不丹、尼泊尔和印度,全长近四千余公里,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是古代西藏和内地联系必不可少的桥梁和纽带,为促进藏汉民族团结共融、和谐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申遗·源起。四川茶马古道(雅安段)重要的历史地位,引起了全国乃至世界专家和媒体的关注。2004年,新华社四川、云南、西藏分社进行了茶马古道的考察。雅安茶界一位专家还清晰记得:在一次聚集全国著名专家的茶马古道研讨会上,他告知在场人员,据史料记载,清雍正八年(1730年),南路边茶销藏“引数”为十万零四千四百二十四引,按每“引”配茶百斤计算,销售藏区边茶超过一千万斤。在场的专家听后都很惊讶,纷纷表示,四川茶马古道雅安段当年确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民族团结稳定作出了贡献。“保护茶马古道这种特殊的文化遗产刻不容缓。”在2011年茶马文化遗产保护(雅安)研讨会上,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指出,“茶马古道保护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与矛盾,而一些地方政府的盲目开发也让古道受到了严重的损害。申报世界遗产是保护茶马古道的重要途径。”
“茶马古道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文明文化传播古道之一,是多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四川省文物局局长王琼认为,茶马古道作为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国际商贸通道,沿线蕴藏着大量的文化遗产,保护好这一珍贵的线性文化遗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云南大学茶马古道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周重林指出,在失去丝绸、瓷器之后,茶叶的丢失,导致中国三大物质所隐喻的国家软实力进一步削减,而鸦片的输入,加剧了国民精神的式微,中国的整体形象从此走向负面。“我们今天需要重塑一个由茶、茶马古道形成的文化边疆。”在此之前,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知名茶文化专家刘勤晋致电本报,称“川藏茶马古道的内涵值得挖掘整理,应该申请世界遗产,让更多人记住它,更有力地保护它!”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旅游局巡视员孙前认为,川藏茶马古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件非常好、非常重要的事情,涉及川藏茶马古道的雅安、甘孜等地,尤其是雅安,应主动推动川藏茶马古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外界的关注催生了雅安自身的警醒。雅安不少业内人士意识到,一个城市没有历史就没有灵魂,而茶马古道就是雅安的历史记忆。
申遗·进程。去年,《国家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将茶马古道列入了大遗址保护格局中。翻开雅安历史大事记,可以发现,雅安茶人为让更多人了解四川茶马古道雅安段做了诸多努力:2004年,第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暨首届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上,举办了茶马古道老照片展;2005年,首届川藏茶马古道高峰论坛在雅安举行;2006年,在青岛崂山举行的第九届国际茶文化节上,雅安人演绎了茶马古道上背夫负重前行的情景;2007年,南路边茶制作工艺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内容对南路边茶的传递纽带——茶马古道进行了重点介绍。2011年4月13日,“雅安茶马古道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是四川省第一个专门从事茶马古道的调查、研究、发掘、整理、保护、开发、包装、推介等工作的机构。
2011年8月21日,在我市和四川省文物局共同主办的茶马古道文化遗产保护(雅安)研讨会上,来自四川等省市的相关领导和专家学者近200人,就茶马古道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交流、民族团结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及其现实意义进行研讨,会议形成并通过了《茶马古道文化遗产保护(雅安)》共识。2012年3月14日,由四川省雅安市人民政府、四川省文物管理局主编,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边茶藏马——茶马古道文化 遗产保护(雅安)研讨会论文集》首发式在北京举行。该书是研讨会的成果展现,也是对研讨会精神的一种延续,同时也是目前我国研究茶马古道的最新成果,将历年来研究茶马古道的论文作了一个索引。
目前,雅安本土作家所著的《川藏茶马古道》、《藏茶》、《四川南路边茶》等一系列讲述古道或藏茶的书籍已上市,为茶马古道研究和开发提供了详实的材料。从大熊猫栖息地申遗到茶马古道申遗,同样作为申报项目核心区域的雅安,申遗的意识发生了从追随者到自发者的华丽转身。“茶马古道申遗涉及面广、过程复杂,目前正在国家文物局的牵头下开展工作。” 市文物管理所所长李炳忠介绍。李炳忠介绍,茶马古道申遗线路的范围广范,包括四川、云南、青海、陕西、西藏五个省区,四川部分涉及我市和泸州、甘孜、阿坝、凉山、成都等市州。据了解,目前对茶马古道的实体脉络、文化遗产的数量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文化自然价值等问题依然缺乏清晰的认识。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与茶马古道本身复杂的构成有关。
茶马古道不仅时空跨度大,所包含的川藏、川滇和滇藏道等道路保存现状上也是千差万别。在我市,雅安茶马古道中的45个文物点大多保护完好,他们各自体现了古道中各种独特的文化。但是,有一些重要的建筑也消失殆尽。正如《川藏茶马古道》一书中所记载:1931年,资本雄踞陕帮、川帮首位的“天增公”茶号创办,地址位于今天的市区大北街。雅安一些资深茶人回忆其拥有11个天井的规模,仍然很感叹。目前,“天增公”茶号的恢弘建筑,早已被某银行的大楼代替。当记者询问时这段历史时,连旁边开店的店主也表示,从来没有听说过。除此之外,据了解,还有一些茶马古道的古建筑淹没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茶马古道申遗工作是由国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提倡。因为涉及面大,工作任重道远,现阶段受省文物局委托,我市刚开始起步该项工作,目前正在做一些试点性的探索。”李炳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