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川河健康旅游开发项目签约现场
大川雪景
山峰悬崖边冰雪如柱,山谷溪流边白雪如画。冬季走进大川,犹如进入一个童话般的世界。
大川河健康旅游、大川猴山飞瀑旅游……这个冬天,一个个旅游项目成功签约,一个个喜讯传遍490.15平方公里的“七彩大地”。
“2018年,大川镇全面推进‘五化建设’同步发展,不断提升镇域经济综合实力,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13525元。”芦山县大川镇党委书记刘畅说,近年来,大川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目标定位不动摇,以打造芦山“生态、旅游、经济发展和群众收入第一强镇”为总体工作思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动特色小镇建设,努力打造青衣江源头生态第一镇。
生态打底 全域招商 大川景区跨入新时代
2018年12月25日一大早,大川镇游客接待中心便聚集了许多当地村民。“听说大川河健康旅游开发项目签约仪式在这里举行,大家都来见证这一重要时刻。”戴着皮帽、口罩,60多岁的村民刘大江冒着严寒来到现场,内心激动不已。
大川河健康旅游开发项目包括景区范围内符合国家要求的大熊猫国家公园保护与开发、大川镇特色康养旅游小镇建设和外向通道、景区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估算投资规模60亿元人民币以上。建设期限暂定为6年。
“项目落地开发,将对大川的发展起到强大的助推作用。”在大川百姓心中,已经凝聚起了共识。
此前,总投资12.645亿元的大川猴山飞瀑旅游项目成功签约。这一项目建成后,将充分彰显大川生态特色与地域优势,丰富本土旅游业,打造主题特色突出、乡村旅游联动、服务功能完善的一流生态旅游区,成为芦山县生态乡村旅游新地标。
星级厕所、熊猫广场、子笋石栈道、生态防洪堤休闲设施、花湖栈道项目、熊猫露营地……去年以来,大川河4A景区创建取得新进展,大川镇作为业主代表实施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设项目,已完工并投入使用;涉及项目所需采购
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为大川河4A级景区创建提供
大川镇镇长覃正顺介绍,在立足生态优势,大力发展康养旅游的同时,大川正逐步转变传统粮猪和林竹
据统计,2018年大川镇新栽种中药材2000亩、茶叶800亩。
文旅融合也在大川释放经济新活力。
去年,大川继续以“旅游+”为抓手,培育旅游新业态,深入挖掘熊猫文化、农耕文化、土司文化和红色文化,建成“驼峰记忆1945”微
“我们强化自然生态体验,在河滩地上开辟河滩全地形车、游乐船、游泳池等体验项目,新增熊猫露营地、水上儿童乐园、骑游等体验项目。”覃正顺说,通过增加旅游体验新业态,真正让游客能进来、留得住、感觉好。
覃正顺介绍,2018年大川镇投入近10万元,对西岭大道、老街等重点地段和区域进行整治,大力开展市场整治。“通过对西岭大道两侧、老街进行车辆乱停乱放治理,共计整治乱停乱放行为523人次,整治占道经营320余起,对超市、餐饮个体户三证(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健康证)逐一排查、登记备案。创
“大川猴山飞瀑旅游项目和大川河健康旅游开发项目的成功签约,使大川旅游开发取得30年来破冰式进展。”刘畅坦言,两大旅游开发项目成功签约,为大川旅游发展注入了活力。
服务民生 突出重点 大川振兴驶入快车道
建
去年,大川镇不断巩固脱贫成果,助推
与此同时,大川镇在小河村试点开展建
“去年办理城乡居民养老新参保170余人,累计达1739人;医疗参保5310人,其中精准扶贫人员508人,特殊人群134人。”覃正顺说,服务和保障民生,始终是党委政府工作的重点。2018年全镇共办理农村低保113户,保障人口130人,城镇低保1户,保障人口1人;办理特困对象66人,优抚对象25人;兑付大病救助36人次。
刘畅介绍,去年以来,大川镇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敢作敢为敢担当,真抓真干真落实”和“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大力整治软弱涣散党组织,不定期通报各类典
此外,大川镇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生态资源经济化,生产方式绿色化,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着力孵化小河村中药材产业基地和快乐村白茶产业基地,进一步扩大生态优质中药材、茶叶等种植规模,加快北部山区“茶药”产业示范带建设。大力挖掘本土文化特色,提升精品民宿打造,促进大川文创、旅游与农业深度融合发展,加速生态资源向旅游经济转变。
通过建立环境保护“三级”网格化监管责任制,去年大川镇累计开展环保巡查27次,发放整改通知书8份,开展环境整治共计22次。全面推进“河长制”,开展巡河、巡查1000余次,出动巡查车辆600余台次,移交非法采砂案件线索6起。顺利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清查非规模化养殖场19家,工业企业65家,入河排污口2处。
刘畅表示,下一步,大川镇将突出大川生态资源本底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动成都西向康养旅游后花园和大川国家熊猫康养小镇建设,以实现灾区绿色发展振兴,打造国家旅游度假区为总体目标,力争在全县乡镇中实现“率先奔康”。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周代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