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链接:雅安“动植物基因库”之胡兀鹫
来源: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胡兀鹫(资料图片)

  胡兀鹫是一种大型猛禽。全长105-133厘米,体重3.5-5.5公斤。上体黑而有银灰色光泽,额及头顶覆以淡灰褐色绒状羽。下体淡棕色,尾羽银灰色而沾黑。因其嘴角下生有一小簇黑黝黝的刚毛,形如胡须而得名。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胡兀鹫主要以大型动物尸体为食,特别喜欢新鲜尸体和骨头,也吃陈腐的旧尸体,有时也猎取水禽、受伤的雉鸡、鹑类和野兔等小型动物。常在裸露的山顶或山坡上空缓慢地飞行搜寻食物。除特别饥饿时它才赶走正在吃食的猛禽争抢食物外,一般它不和其他猛禽争抢食物,而是等在一边,等其他猛禽吃完后,才去捡吃剩下的残肉、内脏和骨头,最后打扫战场。因为胡兀鹫必须依靠嘴从有些还是很大很结实的动物尸体上去撕下一块一块的肉,甚至咬碎大块的骨头,来填饱自己的肚子,这种习性与非洲鬣狗很相似,所以又被称为“鸟中鬣狗”。 

  在非繁殖季节,胡兀鹫大多与兀鹫结群活动,但要比兀鹫机警得多。胡兀鹫的视力很强,在相同的距离内,胡兀鹫比人类看到的物体要清晰得多。虽然如此,由于地面的环境非常复杂,为了更顺利地发现尸体,在有些地区胡兀鹫特别善于利用高原上最大的乌鸦——渡鸦,每当渡鸦发现食物而高声鸣叫时,胡兀鹫便飞过来争食,并将渡鸦挤到一旁,使其只能拾取一些肉屑充饥;而当渡鸦发现危险,一边鸣叫一边飞走时,胡兀鹫也赶快随之逃离。

  飞行时,胡兀鹫采用节省能量的飞行方式—翱翔,长时间、远距离地盘旋着。一天可以翱翔9-10个小时,飞行高度达7000米以上。它们也可以借助尾羽的活动和初级飞羽的微微转动,在离地面3-5米的高度,作快速的贴地面飞行。

  胡兀鹫在全球分布较为广泛,中国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湖北、四川等地均有分布,在雅安分布于天全、宝兴、石棉的高海拔地区。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鲁妮娜


省内市州旅游局
新媒体网站

微信
局长信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