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70处文物点申报“国保”
来源: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近日,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三普”)实地调查阶段工作全面完成并顺利通过省上验收。数据显示,此次普查,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点5409处,其中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4000多处。这些新发现文物不仅夯实我市文物大市的地位,更增强了我市历史文化底蕴。

  文物数量成倍增加

  一组石刻、一段城墙,记载的是一段历史;一柄青铜剑、一方古墓葬,背后无不是一个鲜活的故事……文物遗产是地域文化的血脉历史维系,它们用无声的语言向人们讲述一段段动人的故事,揭示着地方文化的鲜明特色和发展轨迹。

  雅安位于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现代中心城市与原始自然生态区的过渡地带,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门户和必经之路。全市幅员面积1.53万平方公里,30多个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

  2007年底,我市“三普”工作正式启动。这次文物普查是继1956年和1981年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也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文物普查。

  在为期近两年的“三普”野外普查工作中,我市的文物考古工作者踏遍了全市七县一区148个乡镇1110个行政村。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进一步摸清了我市文化遗产的家底。

  截至2009年12月底,我市共计普查登录不可移动文物点5409处,完成省“三普”办下达我市5000处任务的108%。其中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点4067处。

  数据显示,我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发现不可移动文物总数,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展的第二次文物普查(以下简称“二普”)数据1342处的4.03倍,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总数是“二普”普查总数的3.03倍。

  “组织到位、措施得力、成效显著、收获颇丰。”4月16日,在雅安“三普”验收总结会上,省文物局副局长赵川荣对我市“三普”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类型丰富价值不菲

  今年3月,荥经县六合乡古城村再次发现了一个西汉时期的古代墓群,距今近2000年历史。经过1个多月的考古发掘,墓群出土珍贵文物近百件,包括雅安境内此前从未发现的青铜钫、青铜釜,以及制作精美的漆器、陶器等。

  汉代的石兽、唐代的窑址,北宋的摩崖石刻、雕刻精美的清代墓葬……在“三普”野外文物调查中,我市共复查不可移动文物779处,其中古遗址类56处,古墓葬类479处,古建筑类94处,石窟寺及石刻类44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35处,其他类71处。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点4067处,其中古遗址类114处,古墓葬类2830处,古建筑类635处,石窟寺及石刻类84处,近现代重要及代表性建筑类272处,其他类132处。

  “雅安出土文物不仅丰富而且具有较高的价值,根据雅安出土的青铜器可以推测,在秦汉之前,作为南方丝绸之路重镇的雅安,已是相当繁华。”2007年11月下旬,在与日本九州大学的文物考古专家一行来到我市,联合对我市出土的青铜器以及石棺墓葬进行考古研究考察时,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这样评价。

  “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来讲,雅安都堪称文物大市。汉源县大树镇的麦坪遗址、荥经高山庙西汉木椁墓群,此两处遗址堪与三星堆和金沙遗址相提并论。”在“三普”验收总结会上,赵川荣如是说。

  打捆申报重点保护

  我市“三普”实地文物调查登记涵盖了此次普查的全部六大类文物。在每一大类中都有新的重大发现。如在名山、雨城、天全发现的明清古墓,不仅保存较为完好,而且雕刻精美,为研究近现代葬俗葬制及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生活习俗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荥经县最新发现的古城坪西汉木椁墓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特别是汉源县麦坪遗址发现的四川新石器时代最早的石棺葬、房址及大型部落遗址,在考古界、学术界和新闻界引起了极大轰动……

  “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实时公布一批各级文保单位,对重要的、价值高的文物点,要力争申报省保、国保单位。”在“三普”验收总结会上,赵川荣建议。

  针对文物普查工作成果,我市坚持“普查与保护并重”的原则。目前,我市已把在普查中发现的茶马古道雅安段上的45处文物点打捆申报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引起了国家和省文物主管部门及专家们的高度重视。

  据悉,目前我市名山县“吴之英故居”等多处新发现的珍贵文物点已正式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山县文庙、名山县看灯山摩崖造像、汉源县九襄石牌坊、清溪故城遗址、芦山县双石镇林权石刻以及茶马古道上的部分重要遗迹等,全市有70处文物点已经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省内市州旅游局
新媒体网站

微信
局长信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