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组合
“蜀景风迟,浣花溪边,谁种芬芳。天与蔷薇,露华匀脸,繁蕊竞拂娇黄。枝上标韵别,浑不染、铅粉红妆。”巴蜀的奇山秀水自古就是孕育人才的宝地。
在四川省夹金雪山脚下,坐落着一个历史悠久、民俗奇特的少数民族乡——宝兴县硗碛藏族乡。绚丽多彩的藏乡风情,勤劳朴实的藏族同胞,共同编织成靓丽的人文风景。
她们,言语不多,唱起歌来却有着天籁般的嗓音;
她们,生活简单,在夹金山下过着古老而朴实的农牧生活;
她们,热爱音乐,在民族音乐的道路上有着藏族人民与生俱来的天赋;
她们,为梦想而唱歌,为宣扬民族文化而歌唱。
2日晚,在“唱响山歌——四川首届传统民歌大赛”雅安分赛区决赛上,四位来自宝兴县硗碛藏族乡的姑娘们以一首由原生态的唱腔表演的《认孔也尔雀》获得比赛第三名,9月底将前往成都参加四川省总决赛。
世代相传
旋律早就刻心中
4日,记者在宝兴县见到了这四位民族歌手的时候,他们正忙着赶回硗碛。除去了炫彩的灯光舞台、演出的妆容,站在记者面前的这四位民族歌手,更像是邻家大姐,衣着朴实,笑容亲切。如果不是早有耳闻,谁能看出来他们能歌善舞?
这四人合唱组年龄最大的是43岁的人能间楚,年纪最小的是刚当上妈妈27岁的拉姆,还有42岁的肯楚和38岁嘎西拉姆,他们都是宝兴县硗碛乡的藏族姑娘。
唱歌是藏族人与生俱来的优势,拉姆谦虚地说:“我们不算是家乡唱歌最好的,我们那儿老一辈的人唱得非常好,我们也算是比较顶尖的吧。”藏族的民歌有很多种,有结婚的、盖房子的、丧葬的,不同的节日和活动都有不同的歌曲。2日晚,在“唱响山歌——四川首届传统民歌大赛”雅安分赛区决赛上的《认孔也尔雀》是藏语“田间做活”的汉语音译,歌唱的是田间做活的景象和丰收的喜悦之情。
嘎西拉姆介绍说:“这歌曲是世代相传下来的,我们父辈在做农活的时候没时间带小孩,就把小孩放在一旁,但是又担心小孩哭闹,于是边做农活边哼唱歌曲给他们听。所以小孩子都是在这样的民歌中长大的,这些旋律早就刻在心里了,从小就会唱。”
“原生态”
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拉姆她们的四人合唱组最大的特色就是原生态,他们说:“我们唱歌一点点缀都没有,只有我们自己声音。”
早在2006年,拉姆她们就已经上了中央电视台,参加了中国民间歌舞盛典。同年10月,她们还参加了在乐山举行的四川省第五届少数民族艺术节,以原生态多声部合唱夺得艺术节金奖。还多次参加了市县举行的活动。
在这次比赛上,通过评委老师的点评,姑娘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拉姆说:“因为我们从小就会唱歌,所以忽略了合音的练习。合唱比独唱要难一点,我们没有伴乐,只有自己的声音,所以每个人的节奏只要有一点点问题都会影响效果,如果再多排练的话,肯定能发挥更好。所以在接下来到决赛期间,我们还要多加练习合音。”
上午她们才去录音了,拉姆说:“我们是没有一点配乐,完全清唱的,这次评委老师对我们的点评说,希望能加点配乐,会让节目更加精彩。但是我们还是保留了我们的意见,就是音乐只要轻轻的点缀一下就可以了,不要太强烈,盖住了我们原生态的声音,要保留这个特色。”
抓住机会
传播家乡文化
9月底就要去成都比赛了,她们觉得能得到这个机会很不容易。她们已经选好了比赛曲目——《依瓦让巴》,汉语意思是“歌唱家乡”。《认孔也尔雀》是《依瓦让巴》中的一小部分,这次去成都她们会把这首民歌唱出去。得不得奖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她们想通过歌声把家乡的文化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雅安民歌,知道雅安市宝兴县不仅是熊猫故乡,还有一支会唱歌的民族。
拉姆说:“我们都是农民,对其他市、州的民歌也不了解。我们只知道自己的文化,就想把我们的文化唱出去。”
台上她们是能歌善舞的藏族姑娘,台下她们是勤劳的农民、贤惠的妻子、慈祥的母亲。她们做农活的时候都哼着歌,闲暇之余和老一辈的聊天,听他们讲述民族文化,再讲给孩子听,让它们世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