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动植物基因库”之白尾海雕
白尾海雕是是鹰科海雕属的大型猛禽,又叫白尾雕、芝麻雕、黄嘴雕,多活动于江河及湖泊附近的沼泽地带。栖息于湖泊、河流、海岸、岛屿及河口地区,繁殖期间尤其喜欢在有高大树木的水域或森林地区的开阔湖泊与河流地带栖息。
白尾海雕体长82~91厘米,体重2800~4600克。体羽多为暗褐色,后颈和胸部的羽毛为披针形,较长,头部、颈部的羽色较淡,为沙褐色或淡黄褐色,嘴、脚黄色。它的尾羽也呈楔形,但均为纯白色,与其他海雕不同,并因此得名。
白尾海雕显得懒散,蹲立不动达几个小时,飞行时振翅甚缓慢,在白天活动,单独或成对在大的湖面和海面上空飞翔,冬季有时亦见3-5只在高空翱翔。飞翔时两翅平直,常轻轻扇动飞行一阵后接着又是短暂的滑翔,有时亦能快速地扇动两翅飞翔。休息时停栖在岩石和地面上,有时也长时间停立在乔木枝头。而繁殖期间尤其喜欢在有高大树木的水域或森林地区的开阔湖泊与河流地带栖息。
白尾海雕主要以鱼为食,常在水面低空飞行,发现鱼后利用爪伸入水中抓捕。此外,也捕食鸟类和中小型哺乳动物,吃腐肉和动物尸体。在冬季食物缺乏时,偶尔也攻击家禽和家畜,如猫、狗、羊等。常通过在空中翱翔和滑翔搜寻猎物。它忍耐饥饿的本领也是猛禽中较强的,可以连续45天以上不进食。
白尾海雕在中国仅有指名亚种,且较为罕见,分布于中国境内的指名亚种被列入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尾海雕在黑龙江、内蒙古为夏候鸟,甘肃为留鸟,辽宁、河北、北京、山西、宁夏为旅鸟,长江以南、上海、浙江、台湾为冬候鸟。冬季于10-11月迁到越冬地,春季最晚于3-4月离开越冬地。据了解,白尾海雕在我市天全县二郎山喇叭河等地有稳定越冬个体,在天全县城也曾有过发现记录。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鲁妮娜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