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顶山茶--来自国宝大熊猫的故乡雅安
来源: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神秘的北纬30度,一条看不见的神奇曲线,缔造了中国“雨城”——雅安。这片温润而广袤的土地,占据了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的52%,是第一只大熊猫科学发现地,名副其实的熊猫家园。也是在这片土地上,7株人工种植的茶树,开创了世界人工种植茶叶的先河,茶文明、茶文化从此传播向世界,翻开人类饮茶之新篇章。蒙顶山茶,生产于神奇的北纬30度上。这里是四川盆地的边缘地带,西进就是青藏高原,向东是成都平原,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常年雨水充沛,四季云雾缭绕。这里的海拔高度、土壤、气候等都非常适宜茶叶的生长,酸性和微酸性土壤占耕地面积的64%,出境界面水质达到国家三类标准、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类标准。

  蒙顶山,因“雨雾蒙沫”而得名,常年雨量达2000毫米以上,古称“西蜀漏天”。蒙顶山茶,诞生于西汉。到唐代,它就走进了皇室。据唐代《元和郡县志》载:“蒙山在县南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蒙顶山茶在唐玄宗天宝年(742年)间被列为贡茶,而后,从唐代至清朝,有1169个年头岁岁入宫,年年进贡,从未间断。于是,历史上留下了许许多多咏赞蒙顶山茶的诗词佳句,“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这些茶诗绝句,现今仍朗朗上口。然而,走过历史的辉煌时期,到了现代,蒙顶山茶在很长一段时期陷入了低谷,山中有好茶,但“养在深闺人不识”。在市场经济中,蒙顶山茶由于地处西部,加上品牌意识淡薄,渐渐被埋没。

  改变,从发现问题的那刻开始。2001年,“蒙山茶”获得原产地域保护(现称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成为国内茶叶类首批原产地域保护产品。2002年3月,《蒙山茶》国家标准发布,并于同年6月1日起实施。2004年,第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暨首届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在雅安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茶人聚集蒙顶山,发表了《蒙顶山世界茶文化宣言》,确认“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明发祥地”。2008年,南路边茶(雅安藏茶)制作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山茶制作技艺列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蒙顶山茶”品牌被列为四川省重点打造的茶叶区域品牌之一。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雅安“中国藏茶之乡”称号!2010年初,蒙顶山茶被认证为四川省著名商标。随后,蒙顶山茶走进上海世博会,在世博园四川馆内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蒙顶山茶技龙行十八式表演,赢得了世界各地人民的喜欢。2010年4月,在由浙江大学CARD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与《中国茶叶》杂志联合开展的对全国113个茶叶区域品牌价值评估中,“蒙顶山茶”区域品牌评估价值为9.9亿元。2011年4月,“蒙顶山茶”区域品牌评估价值为10.84亿元,列全国第17位,四川省第一位。从9.9亿元到10.84亿元,一年间,蒙顶山茶的“身价”涨了近1个亿。从2000多年前的7株茶树发展到今天54万余亩茶园,染绿了雅安大地。

  小茶叶大产业,2010年底,雅安市茶园面积54.81万亩,茶叶总产量5.52万吨(不含外地原料调入加工边茶约1万吨),产量、产值分列四川省第一位。其中,名山县作为雅安产茶第一县,全县27万人口,拥有30万亩茶园,87%以上的农户种茶,农民人均1.2亩,茶园面积上万亩的乡镇达14个,全县98%的农村人口进入了茶叶产业化经营链条。2010年,名山农民人均纯收入5200元,比2005年增加2422元(其中,茶产业新农村示范片农民人均纯收入6210元),实现茶叶总产量3983万公斤,鲜叶产值9.68亿元,茶叶综合总产值达30亿元。在雅安,以茶为中心,茶家乐休闲旅游业也渐成气候。到了雅安,可以品蒙顶山茶,游茶文化圣山,观万亩生态茶园,吃茶家饭,宿茶家乐……

  近年来,雅安市依托厚重的茶文化底蕴,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水平,加强茶叶质量管理,打响雅安茶业品牌,茶叶强县、强市逐渐成为现实。去年,在四川省认定的首批20个四川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中,名山县依托茶叶产业化优势,成为20个基地强县之一,在全省丘陵县中脱颖而出。值得一提的是,尽管雅安生态环境天生优良,但是随着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渐渐深入人心,雅安市也加强了蒙顶山茶的质量监控。2008年,启动了安全高效茶园基地建设,对茶园病虫进行物理防控,施用有机肥,同时,发展“茶+桂”、“茶+梨”等立体生态农业模式,从源头上保证茶叶的健康与安全。如今,除了蒙顶山茶广受关注,从雅安起源的川藏茶马古道也受到世人的追捧。回顾往昔,从公元前53年,茶祖吴理真在蒙顶山五峰之间种下7株茶树,雅安就与和茶文化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一座海拔1456米的蒙顶山,作为世界茶发展的源头,每年都引来各路茶人的朝圣;一条横亘1300多年的茶马古道,连接起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传奇天路……千秋蒙顶,茶香天下。从历史深处走来,蒙顶山茶沁润于清风雅雨中,甘醇雅和,香气悠长。

  茶中故旧“蒙顶茶”。蒙顶茶,产于地横跨四川省名山、雅安两县的蒙山,历史悠久,是中国最古老的名茶,被尊为茶中故旧,名茶先驱。“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这两句飘扬蒙顶茶的诗句,寓意颇深,传说扬子江心水,味甘鲜美,用这种水泡蒙山中顶的仙茶,是人间最美的佳饮,常人不可得。因此,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对“蒙顶茶”爱慕之至,赞语不绝。茶圣陆羽在评价名茶时曾说:“蒙顶第一,顾诸第二”(顾诸茶产于浙江长兴,是唐代名茶中的珍品)

  古有“仙茶”之称的蒙顶茶其由来,有不少神话传说,传说古时有一位老和尚得重病,吃了很多药,都没有把病治好。有一天,一位老翁跑来告诉和尚,说春分前后春雷初发时,采得蒙山中顶茶,和本地水煎服,能治宿疾。这位老和尚听了老翁的话,便在蒙山上清峰筑起石屋,请了一些人长住在这里,遵照老翁所传授的方法,采了蒙顶茶。煎服后,老和尚病果然好了,体格精健,相貌看上去好像三十多岁的人。于是,蒙顶茶可以返老还童的神话遂之传开。

  蒙山,古时属于祀祭的名山之一,相传大禹治水成功时,曾在此致祭。佛教传人中国,蒙山逐渐成佛教胜地。山顶上的五大峰——上清、菱角、毗罗、灵泉、甘露、其命名都与佛教有关。蒙山的贡茶圆,全由山上寺僧掌管,分工严密,各守其职。蒙顶茶,是蒙山所产各种花色名茶的统称。有雷鸣、雾钟、雀舌、鹰嘴、芽白等品名,以后又有凤饼、龙团等紧压茶。民国初年,以生产黄芽为主,故称蒙顶黄芽,为当时的蒙顶茶的代表。如今,以生产甘露为多。蒙顶茶属绿茶类,在制做上不发酵,以下就简单介绍一下几种蒙顶茶的制法:

  蒙顶甘露——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新鲜芽叶适当摊放,以高温杀青,经三炒、三揉、三烘和整形工序。外形美观,条索紧卷我毫,浅绿油润,香气高爽,味醇甘鲜,汤黄微碧,清澈明亮。

  蒙顶石花一一嫩芽经杀青后,即在锅中整形,后经摊凉再入锅复炒,低温烘干。银芽扁直整齐,汤色黄碧,香气纯鲜,味甘隽永。

  蒙顶黄芽——制法与石花大同小异,唯杀青后要揉捻。色泽黄亮,芽呈金黄色,香纯清,味浓鲜,汤色清黄明亮。

  万青银叶和玉叶长青--是迟采的稍大芽叶制成,制法与甘露相同,唯茸毫减少,品质较甘露稍次。

省内市州旅游局
新媒体网站

微信
局长信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