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史诗“同根” 悲壮与伟大“同根” 芦山根雕艺人杨力营用三年时间创作的《心碑》系列根雕作品亮相北川
来源: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心碑》的参观者已达8万人次

《生死救援》局部

  4月29日,一组以乌木为原材料的大型根雕系列作品——《心碑》,在北川亮相,8件作品分别以群雕、特写等表现手法,重现灾难发生后生死救援的悲壮场景。策划、设计、创作这一大型纪实故事的人,是在我市芦山县从事根雕创作的“80后”青年杨力营(艺名:杨三)。这组根雕作品由杨力营耗资数百万元、历时3年完成;8件作品中,最重的7吨,最轻的3吨。近日,记者采访了杨力营。

  用乌木根雕记录历史。杨力营出生于辽宁抚顺一个根雕世家。2007年,杨力营从媒体上得知雅安的千年乌木多,便前来考察。他说,他一踏进雅安,便被雅安的人文环境吸引,当年,他毅然把户籍迁到芦山,发展根雕事业。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牵动人心。一幕幕感人肺腑的场景,让杨力营泪流满面。大地震的经历,让他感动于世人的真情救援,感动于党和祖国的伟大,杨力营萌生了一个念头——用乌木根雕的艺术形式记录下这一段历史,让悲壮与伟大“同根”。2008年底,杨力营开始策划、构思作品内涵,并收集地震发生后的相关资料,开始了艰苦的创作。

  北川,是汶川特大地震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杨力营先后在抢险救援、灾后恢复重建等阶段深入灾区目击现场,倾听灾区群众如何自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如何营救生命,白衣天使如何抢救生命等故事。期间,杨力营寻访、收集了相关照片、录音录像,现场镜头有上万个,文字等相关资料加起来有半米多高。“要让众多场景再现,需要乌木品相有一定的个性,不仅直径要大,最好带有根系。”为找到符合这一标准的乌木,杨力营四处托人寻找,不惜代价购买。

  历时3年完成作品。2009年5月,作品构思成熟后,杨力营开始雕刻《生死救援》,除了亲自操刀外,他还请自己的徒弟加入到雕刻之中,一起精心雕琢,精心打磨,力求人物、场景还原,努力做到尽善尽美。整整三年的磨砺、雕琢,这组大型根雕作品终于完成了,并以《心碑》命名。这组作品分别由《任何困难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多难兴邦》《生死救援》《浴火生 众心齐》《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艰苦奋斗重建家园》《温暖满人间》《感恩祖国》八个部分组成,最重的达到7吨,最轻的也有3吨。有评论认为,在恣意伸展的树根上,该组作品真实地再现了北川遭遇的那场惊天大地震,以及北川人民奋起自救、全国人民倾力救助的感人场面,在唤起人们对特大地震疼痛记忆的同时,刻画并展示出人性的光辉和北川人民不屈不挠的抗震救灾精神。

  今年3月,芦山县举办第六届根雕艺术节,《心碑》系列作品本有机会亮相。但杨力营认为,《心碑》系列根雕作品再现的是北川遭受地震灾害时的情景,真实的场景、真实的故事,具有特定性,在芦山亮相并不合适。所以,他决定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四周年时,将其运到北川展出。4月29日,《心碑》系列根雕作品在北川新县城首次公开展出。因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本计划5月12日结束的展出被延长到20日。

  参观者达到8万人次。《心碑》系列根雕作品是否会进行销售?杨力营表示,他没想过需要丰厚的经济回报,他更希望人民记住这段历史,展现伟大民族的精神,同时感恩党和国家,感恩全社会。“如果北川能够将此作品留下,那就是我一生中的荣誉!”杨力营说,由于耗时耗资太大,只需给予他一定的奖励即可。杨力营创作的《心碑》系列根雕作品在北川展出的情况如何?北川方面是否有意留下该作品?近日,记者连线了北川县文化旅游局局长林川。林川说,5月14日,亚洲13个国家主流媒体的记者将到北川采访,《心碑》系列根雕作品将成为13个国家记者参观的重要实物之一。同时,《心碑》截至目前参观人数已达8万人次。

  林川说,他认为该系列作品是一座心灵的丰碑,因为人物逼真,场景真实,内涵丰富。许多人第一眼看到这组根雕时,热泪就忍不住夺眶而出。这组根雕作品,会更加激起灾区人民知恩、感恩、报恩,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的热情。同时,许多上级领导和雕塑专家看了《心碑》系列根雕作品后评价极高,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唯一用乌木根雕反映地震题材的艺术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理应留在北川。接下来,北川将同作者商谈,看采取什么方式才能留住《心碑》。

省内市州旅游局
新媒体网站

微信
局长信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