硗碛藏乡欢乐行——央视记者走进雅安体验藏民新生活
来源: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9月6日中午12点27分至12点57分,中央电视台第七套军事·农业频道(CCTV-7)《乡土》栏目,播放了6月份在我市宝兴县拍摄的专题片《硗碛藏乡欢乐行》,通过亲身体验当地人民的生活,从服饰、饮食、文化、歌舞等方面多角度地展示了硗碛藏族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和简单快乐的乡土生活。

  《乡土》栏目是一档反映讴歌新农村、新风尚为主题的电视栏目,该栏目以其独特的视觉镜头和欢快的解说风格,在全国广大电视观众中有着较大的影响。

  藏乡人

  注重礼节

  在四川雅安有个神奇的地方,这里以独特的民族文化为世人关注;这里是第一只大熊猫的发现地,被天下熟知;这里以古朴独特的民风民俗形成了独特的藏乡文化而备受关注;这里吸引了央视编导慕名而往,身临其境感受当地的民风民俗。

  这里就是雅安市宝兴县硗碛藏族乡。

  硗碛,在藏语里是指居住在高山的地方,硗碛藏族乡到底有什么民族特色呢?就请跟随央视编导一起来看看吧!

  《乡土》栏目编导胡良清一行,来到了我市宝兴县硗碛藏族乡和平村的徐天成家。得知摄制组的到来,徐天成一家人站在家门口热情地欢迎。

  在硗碛藏族乡,客人来了要喝下三杯迎宾酒才允许进家门,这里的迎宾酒是用大山药蜂蜜调制而成,口感香甜,后劲十足。

  进屋前还要再喝三杯,而这三杯酒非常有讲究,寓意敬天、敬地,敬主人,是当地的礼仪之一。如果是女客,左手端杯,用右手无名指蘸少许酒液叩拇指向上弹洒一下,向下弹洒一下,再向主人弹洒一下,接着双手捧杯齐眉向主人微微鞠躬,然后喝干杯中酒,其余两杯亦是如此。而男客是用右手端杯,左手弹,这样主人认为你懂礼节,更加热情。

  栏目编导胡良清一行一一示范,并祝张叔一家人六六大顺。

  酥油茶待客佳品

  徐天成家里有两个女儿,还有父母和外孙女,四世同堂。

  客人来了,徐天成一家忙开了。到硗碛藏胞家做客,主人都会用当地的特产酥油茶招待客人。徐天成介绍说,硗碛酥油茶之所以与众不同,它是用核桃、酥油、茶膏、鸡蛋、花生、麻籽、食盐等原材料打制而成。硗碛藏族家家都有野生的核桃树,所以从祖辈开始,他们就地取材,制作酥油茶。

  徐天成一边介绍,一边教编导胡良清制作酥油茶,3分钟左右的时间,酥油茶打好了。

  《乡土》栏目介绍,酥油茶是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多种维生素的特色饮料,具有补充人体所需热能,解渴生津和助消化之功效,是藏族老幼每日必饮的汤茶,也是待客之佳品。由于硗碛酥油茶的原料为本地无污染的土特产品,且配方独道,制作精细,再加上其色如玉浆,咸淡适中,香味悠长,口感清爽,所以喝起来,和其他地方相比,别有一番风味。

  “烘洋芋、切香猪腿、炖腊肉……”硗碛藏胞好客,且邻里和睦、互帮互助已成为习惯,他们非常注重自己的民族礼仪,所以当摄制组来到徐天成家,邻居们纷纷盛装前来帮忙,好像在自己家一样,有条不紊地忙碌起来,徐天成家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藏乡服饰五彩缤纷

  “唵、嘛、呢、叭、咪、吽……”硗碛藏胞接待客人时,邻居们能帮上忙的就帮忙,帮不上忙的便带领客人到开阔场地唱歌跳舞。

  杨明星是徐天成的好朋友,非常热爱本民族文化传统。汶川大地震时,曾带领硗碛藏乡多声部演唱队到台湾感恩演出。央视摄制组6月份到时,赶上杜鹃花开,大家跳起欢快的舞蹈、唱起悠扬的歌曲。

  硗碛藏胞崇信藏传佛教,在佛事活动进行中,当地居民都盛装口诵六字真经,围绕着佛塔转三圈表示虔诚。杨明星告诉摄制组,当成千上万人一起唱歌时,自然形成多声部。

  杨明星还向央视摄制组介绍了硗碛藏胞们的服饰与其他地区藏族服饰的不同之处。硗碛藏胞日常的服装简单大方、便于劳动,节日服装就十分精美、工艺考究,许多配饰和他们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息息相关。男孩帽沿佩有银质花卉或“穷”(琼鸟),胸前挂一扁圆形的“嘎乌”(护身盒)。妇女佩饰制作十分精美和讲究,尤其头饰非常丰富,头帕左边佩一个镶嵌翡翠的“银盘子”,右边佩3至6个用玛瑙、珊瑚、松耳石等制作的“曼达子”(大珠子)。首饰花样更是繁多,耳环、戒指、手镯多为银子打制。项链大多数是用珊瑚、翡翠、松耳石、九眼珠制作组成。

  此外,硗碛藏族乡的姑娘们个个都聪明能干、心灵手巧,她们用牛、羊毛吊出最细的线,织出最好的布,做成好看的衣服、坎肩等。

  《乡土》栏目介绍,织花腰带是妇女的基本功,不会织的话不但被看不起,就连嫁人都非常困难。当然,男人要想娶媳妇,必须会做鞋,这个传统成了硗碛藏族乡的一大特色。

  为客人准备“吹壶”

  央视摄制组一行跳完舞回到徐天成家,享用期待已久的硗碛火锅。硗碛火锅在当地有个特殊的名字,叫“吹壶”。

  雅安作为川藏茶马古道的起点,在历史上“茶马互市”中,地位非常重要,促进了汉藏民族的交流。在饮食上,豆腐、四季豆等食材也出现在硗碛藏胞的餐桌上。而火锅这种汉族传统美食,也被这里的藏胞吸收改造,形成他们招待贵客的重要美食。来徐天成家帮忙的大婶们,就在为这道菜做准备,这种火锅需要用温火煨2-3个小时。

  徐天成向央视摄制组介绍其吹壶的制作方法,先把肉、材料准备好,把肉汤倒下,然后开始铺菜。一共四层,第一层是蕨菜,第二层是晒干的四季豆,第三层是香猪腿,第四层是腊肉。吹壶的特点是:腊肉肥而不腻,野菜清香爽口。

  根据季节不同,所用的食材也有所不同,所以一年当中,不同季节来这里的游玩做客,能品尝到不同口味的吹壶。吹壶一般是为接待尊贵的客人准备,层数不同有不同的特殊含义,能充分体现到藏汉民族之间的交流。有四层、六层、八层的吹壶,四层表示四季发财,六层表示六六大顺,八层表示五谷丰登、八方来财。

  携手共舞跳锅庄

  大家正吃得高兴时,徐天成告诉大伙儿:“吃饭后还有更好玩的等着你们呢!”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哟……”晚饭后,硗碛藏胞们在高昂雄浑的民歌声中,围圈携手共舞,迈出洒脱、稳健、踏实的锅庄步伐,跳起锅庄。

  跳完一曲,主人会上前为每个人斟酒、敬酒、倒茶,在这个环节里,硗碛藏胞们的好客就体现出来了。主人敬酒时,如果问到客人说“不满意”,他们就唱着敬酒歌一直为客人敬酒,直到客人表示满意为止。接着,主人就开始领唱,女孩们跟唱,男孩们呼应。大家再次随歌起舞,如此循环,一顿饭吃下来,大家酒喝好了,歌唱尽兴了,其乐融融,又回味无穷。

  当人们跳到尽兴时,几个小伙子会把心目中的贵客抛向天空,然后安全接住,在这里称之为“筛糠”,蕴含了给贵客的美好祝愿。

  在硗碛藏族乡,从咿哑学语的幼儿到年逾古稀的老人,都喜爱跳锅庄,展示出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勇于追求的进取精神。

  当地有个风俗,客人来时有迎宾酒,客人走时有送行酒。按当地风俗,主人要送上三杯送行酒,唱着祝福歌曲祝福客人一帆风顺,平安吉祥。

  《乡土》栏目编导胡良清一行毫不犹豫地喝下去,因为这美酒包含着徐天成一家人的祝福,徐天成一家的豪爽、好客、朴实给央视摄制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省内市州旅游局
新媒体网站

微信
局长信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