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兴:熊猫“故乡”生物熊猫-文化熊猫-经济熊猫
来源: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今年七月,四川大熊猫生态与文化研究会将筹备完成,中国熊猫网将正式运行,这意味着雅安对大熊猫文化的研究将更为专业、深广,意味着雅安的大熊猫文化有了向世界宣传推介的窗口。
  1980年6月30日,中国国家环境科学协会李朝波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总裁鲁登,在荷兰签署了大熊猫研究和保护的合作协议书,开宗明义就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环境科学协会与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公认,大熊猫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国宝,也是一项与全世界人类息息相关的珍贵自然遗产。它具有无以伦比的科学、经济、与文化价值。”
  重温三十年前的这段话,回顾走过的历程,我们重视大熊猫的科学价值,忽视大熊猫的经济价值,无视大熊猫的文化价值。雅安的大熊猫文化一直在传承,但从此时起,必将是一次全面的铺开,一个崭新的开始。

  宝兴,“故乡”亦“故”乡
  如果说,宝兴是大熊猫被发现被认知的起点,那么,邓池沟穆坪天主教堂就是宝兴关于大熊猫发现认知的基础,一切以此为旨归。故事从教堂所在的空间开始演绎,历史从教堂所在的时间改写,这是人们追本溯源的地理标志,也是他们怀古扶今的文化符号。于是,记者来到宝兴的第一站,就风尘仆仆直奔邓池沟龙门山。
  汽车以飞机起飞时的仰角,在单车道般的山路上颠簸着前行,深刻诠释着“跋涉”的含义。
  这是青翠山麓上、绿树掩映中的一座中式四合院,花窗精美,建筑内部却是欧洲哥特式,圆珙天穹。
  礼拜堂。近300平方米的厅堂,10根直径1尺多的圆柱支撑着交叉穹隆的拱顶。花瓣式的穹顶,彩虹般绚丽的色彩,一切浸透着宗教的意韵。
  史料陈列室。密封的玻璃柜保护着镇馆之宝:戴维传经布道的黑色十字架;他从法兰西带来的弥撒经书;他从家乡带到这里使用的“出口”转“内销”的青花瓷盘等。
  戴维起居室。起居室一套两件,各10多平方米,由一门连通。里边一间是戴维的卧室,雕花木床,中式书桌,太师椅。一本翻开的圣经端端正正地摆放在油灯旁,整个卧室简陋之极。外边一间是戴维的工作室,一张中式大方桌、一把稍大一些太师椅。
  标本陈列室。20多个玻璃密封柜,陈列着大熊猫、小熊猫、大灵猫、金丝猴等在夹金山地区生息的野生动物标本,一具大熊猫的完整骨骼标本也赫然在目。
  让人心生向往。
  那扇高大厚重的黑色大门,推开时响起悠远的“吱呀”声,仿佛门背后的不是庭院与建筑,而是历史本身;八根直径70-80公分的圆柱支撑起的门廊,宽阔得像角斗士的广场;一楼一底的36个木结构房间,明暗相通,夕阳斜照,光线从环绕的栅栏镂空处探进来,像是一束束追光,灰尘在光中起舞……
  这座历经了160多年沧桑气势恢宏的教堂也在汶川特大地震中受损。教堂列入了宝兴县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工人正在加紧施工。地上散乱的木材和铁制的脚手架并没有影响对这块被20世纪最伟大的动物学家乔治·夏勒称为“宝山圣地”的教堂的景仰。
  可是,极目远眺,通向这“宝山圣地”的那条仍没有纳入灾后恢复重建计划的坎坷山路,让人不禁开始思考,都说宝兴是大熊猫故乡,宝兴人民热爱大熊猫、保护大熊猫的感人事迹不胜枚举,可是,大熊猫为宝兴带来了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从宝兴走向各地的大熊猫多达123只,宝兴却大公无私地没有留下一只圈养大熊猫。每一只送出的大熊猫,都在其到达的地点得到狂热的追捧,而宝兴,在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中,只简单浓缩成新闻背景里的一个地点,多一个字的简介都没有。
宝兴,到底是大熊猫最先被发现的“故乡”,还是曾经居住的“故”乡?而大熊猫资源得天独厚的宝兴,又在如何保护大熊猫,传承大熊猫文化,发展大熊猫经济呢?

  “熊猫故乡”的精神内核
  作为“熊猫故乡”,宝兴不缺熊猫物种,县内生活有野生大熊猫约140只;宝兴不缺熊猫艺术,熊猫雕塑、熊猫标志、熊猫旗帜,数不胜数;宝兴也不缺保护大熊猫的人和事,由于抢救大熊猫的成效突出,该县先后两次受到国家林业局表彰,有10多人受到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表彰……但是,这就是“熊猫故乡”的“熊猫文化”吗?总觉得,这些形式上的意象还需要一种精神的串联和贯通,才能生气活现。
  在宝兴县城内,随处可见许多摆放着熊猫形象商品的小店。信步走进“美亚画廊”,主人是宝兴本土的一位“熊猫画家”——邓康林,墙上挂满了以熊猫为题材的画。
  邓康林对于宝兴人乃至雅安人,都并不陌生,他的生平事迹曾见诸报端:
  “一个画了25年大熊猫的画家,在他的人生最为激情的时段竟封笔10年之久,并发誓“一辈子不再画画”;重拾画笔之后,他却跑遍了大熊猫故乡——宝兴的山山水水和其他许多地方的动物园,并对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产生了简直难以名状的着迷,先后创作出上万幅‘大熊猫画’……”
  邓康林的画作里,每一只大熊猫,都是那么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应该说,画里的每一只大熊猫都是各异的。虽然大熊猫都是黑白相间、圆圆胖胖的样子,但你能感受到它们是不同的个体。它们的性格或活泼、或沉稳、或外放、或内敛,它们的神态或欣喜、或沉郁、或娇憨、或镇定。相信画里的每一只熊猫都有自己的原型,都有邓康林长期以来对大熊猫细致观察、情感揣摩的积淀。
  画上的题诗也是一绝。
  有关于熊猫习性的。“此君善豪饮,醉卧竹林边;山中无酒肆,原是水胀憨。”
  有关于熊猫品格的。“寓居深山何所求,淡泊清贫写春秋;黑白分明风骨在,一身素妆也风流。”
  有关于熊猫思绪的。“异域风光好,美食加空调;竹海情难断,思乡路迢迢。”
  还有关于人与熊猫相处的情趣的。“老农采药去,锅儿高高悬;山中无扒手,只怕熊猫馋!”
  画技、诗文、书法“三位一体”,邓康林的画作是艺术品。
  都说墙内开花墙外香,很多朋友建议他将画室开到川外去,以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邓康林不愿走,“我到外面去画大熊猫,宝兴又少了一个乡土画家了”。他说,他真是舍不得宝兴这块土地,宝兴是大熊猫的故乡,也是他的故乡,是他的作品的故乡。
  故乡,细念起来,这两个字里有无限的深情和绵长的缱绻,令人甜蜜,也令人酸楚。
  词典里说,故乡是出生地或长期生活过的地方。其实,故乡还应该是厚重情感的归属和指向,故乡,就是你深深眷恋的那片土地。
  宝兴是大熊猫的故乡。“谁说动物就不能有情感?谁说动物就没有故乡情结?”这位熊猫画家反问道,多年来,宝兴县境内的大熊猫栖息地和周边县域都有联通,但宝兴县内的野生大熊猫仍然选择留在这里繁衍生息。谁说大熊猫对宝兴没有“生于斯,长于斯”的依恋呢?
  也许,这才触及了“熊猫故乡”的精神内核。

  保护故乡的坚决与艰辛
  6月3日,宝兴县林业局高华康一路同行,前往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高华康有一个行内人认同的身份:大熊猫摄影家。长年在山林中追寻大熊猫的踪迹,他不仅拍摄了大量精美的照片,也成了半个“熊猫专家”。他能在浩瀚丛林里追踪野生大熊猫,能从粪便,咬痕等印迹上分辨出野生动物的身体状况。
  在去往蜂桶寨的路上,高华康讲述了一个小故事。他说,蜂桶寨自然保护区成立之初,条件十分艰苦,1980年,他骑着自行车来到这里时,还只有一片河滩,几间木头房子。等到美国生物学家乔治·夏勒到来时,条件已经有所改善,但是,这位跋山涉水远道而来的学者,仍然在《最后的熊猫》一书中,用“几堆水泥房子”来形容蜂桶寨保护区,足见其环境简陋。
  如今的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当然不再艰苦简陋,办公楼、住宿楼应有尽有,曲折的石径掩映在深绿树荫中,环境十分幽美。保护区自成立以来,救助过的大熊猫近50只,但是现在,这里“猫去楼空”,难免让人有冷清之感。
  高华康说,每次有伤病的大熊猫经过蜂桶寨自然保护区的救助,要送往卧龙等地,他都非常舍不得。他说,大熊猫生在宝兴、长在宝兴,千百年来,物竞天择,经历了那么多严苛的自然磨难都能生存下来,其生存能力是不容置疑的;某些熊猫个体出现生老病死是正常现象,如果因为一点小伤病就送往外地,其实是宝兴的损失,因为野生大熊猫送出去一只就少了一只;真正要保护大熊猫,不应将其圈养起来成为“宠物”,而应保护好大熊猫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生态好了,大熊猫自然能生存下来。
  据国家第三次大熊猫普查公布的数据统计,宝兴县境内现生活有大熊猫约140只,其中在保护区内生存的有40只左右。保护区内有两条与芦山县大熊猫栖息地相连的通道,一是在穆坪镇东面与芦山太平乡的大熊猫栖息地相连;另一条是在邓池沟与黑水河沟尾的大熊猫栖息地相连。因此,蜂桶寨保护区对连接邛崃山系的大熊猫栖息地,促进大熊猫种群间基因交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宝兴县的生态环境保护十分重要。
  对曾经靠砍树过日子的宝兴人来说,环境保护这条路,走得坚决,也艰辛。
  宝兴县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制约,经济实力比较薄弱,其资源主要有“三头”:木头(木材)、水头(水电)、石头(建筑材料)。1998年“天保”工程开始实施,所有天然林禁伐,全县利用山高谷深的落差优势,开始发展水电和石材业。
  随着国家对森林保护的重视,对矿山和水电工程的整顿,宝兴县曾经红火的“三头”渐渐沉寂,当地经济渐入困境。危急关头,2005年,宝兴县被确定为“长江项目”示范区,所有在宝兴的工业开发项目,将被严格控制在非常狭窄的范围之内;生态廊道内,不仅不允许搞开发,连人类的一般进入都要受到严格限制;2007年,宝兴县竟主动申请列入“禁止开发区”,依法实行强制性保护,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严禁一切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
  戴上自己选择的沉重镣铐,宝兴县一路长袖悠扬、舞步蹁跹。
  近年来,除了水电和石材业稳步发展,宝兴县还以市场为导向,培育药材、水果、绿色食品等农产品加工业,创立“熊猫故乡”、“夹金山名胜”、“藏乡风情”等旅游品牌,发展旅游业,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夏勒在《最后的熊猫》中说,“感谢宝兴,为生物链上这脆弱生命牺牲小我,营造出一方乐土。”其实,宝兴在为大熊猫栖息地保护而牺牲小我的过程中,已经收获了很多。

  在行走中守护故乡精灵
  每年的5月和9月左右,是蜂桶寨自然保护区野保人员们最紧张忙碌,也最兴奋的时刻。
  宝兴县境内有多条以“大熊猫栖息地生物多样性监测”为目的样线,其中,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内的锅巴岩、大水沟、得胜沟、汪家沟、青山沟、快乐沟、银厂沟等均设有样线。
  “巡线”是野保人员的术语,意思就是,在每年5月和9月,按照既定的样线走一遍,巡护、监察有关数据,如树木的生长变化、动物活动的痕迹等,记录在案,作科研之用。
  5月,正是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巡线”的时候。
  “巡线”很辛苦。野保人员们背着沉重的设备,用人类最原始的“徒步”方式,上高山、下沟渠,追寻大熊猫的生存踪迹。他们一走就是4、5天,风餐露宿、日晒雨淋,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守护着大熊猫的生存环境。
  “巡线”很幸福。因为辛苦跋涉,野保人员能见到常人不易见到的美妙景观:红山顶上确实有红色的岩石;传说中戴维修筑起来观察熊猫习性的“戴维圆”不过是一摊破旧的石头堆; 贝母鸡、绿尾虹雉就停在10米不到的前方;狡猾的雉鹑常常在脚步声响起前就逃之夭夭……
  “巡线”很危险。穿过深山老林,要提防蛇虫鼠蚁的袭击自不必说,红山顶上地方逼仄,并排站两个人都困难。
  “巡线”也很有乐趣。为了将自己看到的美景带给亲戚朋友,野保人员们也曾揣着摄像、摄影设备上山,想留个纪念。可惜心有余技术不足,有人拍下的日出美景是光秃秃一个红太阳,有人拍下的森林是雾茫茫一片黑色,还有人明明看见珍惜的鸟儿就站在眼前,镜头里怎么也找不到……
    大熊猫不仅是一个物种,更是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反映点。如果大熊猫生存得好,野生大熊猫数量攀升,说明该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得好;反之,则该地生态环境恶劣;如果大熊猫灭绝,则表示人类的生存环境“大限将至”。
  其实,不用精密的测试分析,野保人员们都能感觉到生态环境的变化。1980年的蜂桶寨,10月底就开始下雪,路面结冰;河里的青苔又多又绿,水质清澈见底,各种鱼类那叫一个多,甩下空竿子都能钓上一条来。而现在……野保人员们感叹,今非昔比了。
  蜂桶寨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多是当地招聘来进行培训的农民,经过长期的工作,他们已经懂得了大熊猫保护的相关知识。他们知道,保护大熊猫最主要是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他们知道,寄生虫对野生大熊猫伤害很大,所以野生大熊猫寿命比较短,他们也知道,保护大熊猫,圈养只是手段,最终的目的是将其野化放归自然……
  保护区大水沟管护站站长冯旭说,目前,大熊猫的野化还在试验阶段,如果某地的野化成功了,能不能人工搞各山系间的基因交流,是不是有助于其他地区大熊猫的野化呢?
  这个问题还无法回答,但冯站长这样的思考很是值得欣赏。如何保护拓展大熊猫种群,是熊猫故乡人应该思考的课题。

  你想每年定期与野生大熊猫定一个约会吗?你想连续5晚和野生大熊猫亲密接触吗?你想躺在自己床上就看到野生大熊猫坐在你面前吃竹子吗?那你应该到宝兴县蜂桶寨乡盐井平村种几亩竹子。
  研究显示,每一只熊猫的生存环境大概需要2平方公里,其实,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加上缓冲带的面积,每只大熊猫大概需要5平方公里的生存环境。所以,一般人要见到野生大熊猫是很不容易的。
  盐井平村一家竹林环绕的农舍旁,连续5个晚上,一只野生大熊猫来到这里掰竹笋吃,天黑即来、天明即走,大口大口吃得香甜,置看家狗儿的狂吠和农舍主人的呼喝于不顾,惹急了还从喉咙里发出“啡啡”的护食声……
  由于农舍后是陡峭的岩壁,高华康说,这只野生大熊猫很可能就躲在周围浓密的竹林里。
  在竹林里,高华康找到了这只“闯了祸”的大熊猫的新鲜粪便。大熊猫的粪便呈青绿色,很多纤维,有透明的粘液,拿在手里凉凉的,闻起来一点也不臭,反而有竹叶的清香。
  平日里,找到大熊猫的新鲜粪便也是不容易的,野保人员连忙拿袋子装起来,带回保护基地化验,看看这只大熊猫体内有没有寄生虫。高华康说,从粪便“鸟结”的大小和纤维的情况来看,这只大熊猫肠胃还算健康。
  一大群人在竹林里穿梭,捡着块粪便就激动不已,这家主人有点“沉不住气”了。她说,每年这个季节,野生大熊猫都会到她家竹林觅食,连她家县外嫁进来的媳妇都不稀罕再看熊猫了。不过,每年定时与大熊猫约会的代价也不小,家里种着好几亩竹子,一年到头,“连二季豆杆杆都没砍过一根”。
  其实,当地几乎所有农户都是这样。每次大熊猫下山“骚扰”,纯朴的村民们心疼自己的竹子,都会向蜂桶寨保护区工作人员“汇报”。但汇报之后又能怎么样呢?竹子还是任它吃,经济补偿还是没有,嘴里闹着闹着“那家伙费神得很”,等到它真的来了,还是会关灯、噤声,生怕吓到了它。
  这就是熊猫故乡的人民,是野生大熊猫的“娘家人”。
  他们对大熊猫的宠爱,类似于母亲对儿子毫无保留、不计得失的溺爱,知道你调皮,知道你霸道、知道你回报不了什么,但还是忍不住要爱你。
  也许这也是大熊猫选择生活在这里、不愿离去的原因之一。


  蜂桶寨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佐琳对于宝兴县大熊猫文化、大熊猫经济的发展,也自有他们的设想、规划和愿景:
  从科研的角度看,宝兴可以根据熊猫族谱,追踪每一只从这里送出的大熊猫的生存现状,收集图片等资料,还原它们的历史故事和现实生活环境。不仅仅大熊猫的模式标本采集地在宝兴,散落在全世界各地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博物馆的模式标本中,采集于宝兴的就有151种,其中植物73种,动物78种,以宝兴“穆坪”命名的就有50种。它是全世界发现模式种最多的三个地区之一。生物的多样性给宝兴带来了一个更具前瞻性的规划——在宝兴建设地方性的“地模博物馆”,“地模植物园”,“地模标本馆”。“地模博物馆”,“地模植物园”,可以成为全国的科普教育基地,而“地模标本馆”则对专家学者开放,用于科学研究。
  从旅游的角度看,蜂桶寨自然保护区的旅游不可能搞大众旅游,不可能让大量游客深入核心地区,那样,对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是一种破坏。但保护区接待中心的参观是比较有特色的,它距离硗碛不过22公里,到宝兴29公里,可以作为整个宝兴旅游的驿站;它也能建设成为搞科研、搞科考的学者的必来之地。
  从文化的角度看,对大熊猫前世今生进行追本溯源,探寻大熊猫的故事,熊猫生态走廊的穿越……很多与熊猫相关的大型活动可以策划、操作。
  ……
  这是踮起脚尖就能看到的梦想。
  也像宝兴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廷彬说的那样,一个县要发展熊猫经济,不能单看熊猫给当地带来了多少旅游收入;熊猫作为一个文化符号,给宝兴带来了知名度和美誉度;出于保护大熊猫的目的,宝兴县在发展思路和政策上都作出了重大调整;在保护大熊猫栖息地的过程中,宝兴县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这是每一个宝兴人都能享受到的特别优惠,也是为整个人类的发展、为我们生存的星球作出的微薄努力。
  忽然想到邓池沟天主教堂外为纪念大熊猫科学发现140周年而矗立的纪念碑,人类的手和熊猫的手,紧紧交握在一起。谢天谢地,设计师没有将人类的手设计为居高临下的救助状,也没有将它设计为自以为是的保护状,人类和熊猫,手拉手,并排地、平等地,生存在这个星球上,荣辱与共,相生相长。
  纪念碑上镌刻着“雅安宣言”:
  “熊猫家园”雅安,向全人类发出呼吁,地球物种不仅只有人类,也不能只有人类!让我们共同关注大熊猫和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用行动让这里的山更青、水更绿,让以大熊猫为代表的生命体和人类一起拥有更加美好和谐的栖息家园。
  ……
  这一切,宝兴走在了前面,并将一直走在前面。

“雅安宣言”纪念碑

省内市州旅游局
新媒体网站

微信
局长信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