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阳光石棉艳阳高照。王岗坪生态旅游度假区景区道路建设现场热火朝天,开挖路基、修建挡墙、清除危土……自项目开工建设以来,这条全长36公里的道路建设一直有序推进。
这条起于石棉县挖角乡新桥村的道路,终点抵达王岗坪生态旅游度假区。那是我市正在打造的又一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项目规划投资20亿元人民币,立足王岗坪的万亩原始森林、万亩牧场草甸、千年高山杜鹃等旖旎风光,以及50平方公里的天然景观平台,可远眺贡嘎山、饱览云海云瀑和浩瀚星空等地域优势,打造 “星空下的蜀山盛宴、云端上的度假天堂”。
这条景区道路指向的,既是王岗坪生态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的热度和力度,也是我市加快旅游景区建设与开发,加快旅游资源转变成旅游经济的热度和力度。在这条景区道路建设中,工人们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生动场景,也是我市坚持“绿而美、绿变金”绿色发展道路,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真实写照。
发挥绿色优势
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盛夏时节,又到了避暑消夏旅游火热的季节。
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在通往碧峰峡国家4A级景区的路上,逶迤前行的车队排起了长龙,游客爆满的场景给景区带来了商气和财气。当地群众也因景区开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吃上了旅游饭,过上了好日子。
更让当地群众憧憬的是,碧峰峡路上段改造工程(我市重点城建项目之一)已近尾声,项目竣工后将大大改善碧峰峡镇和景区的交通能力。同时,碧峰峡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也顺利推进,未来的碧峰峡景区和碧峰峡镇,人气、商气一定更旺。
碧峰峡镇与碧峰峡景区的命运,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
从上世纪末到现在,近20年时间,碧峰峡景区犹如一颗生态旅游明珠,璀璨在雅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发展征途。创新转化生态资源的“碧峰峡模式”,也拉开了雅安释放生态富民效益的序幕。
山是雅安大地的脊梁,二郎山、泥巴山、夹金山、牛背山、轿顶山、达瓦更扎……山连山、山围山、山绕山成为雅安鲜明的地域特征、殷实的生态家底、丰富的旅游资源。
多情青山形成的生态屏障,挡住了湿润气流的西进,就地形成地形雨,成就了雅安湿润的气候特征。加之雅安本就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与特殊的地形、湿润的气候一起,造就了雅安优越的生物多样性,成为国宝大熊猫和植物活化石珙桐的最大栖息地。
如今,莲顶山景区、光头山景区等项目招商引资加速推进,牛背山景区、王岗坪景区建设有序进行,碧峰峡景区、蒙顶山景区上档升级捷报频传……一个个诗意朦胧的山水之地,陆续成为声名远扬的生态景区,成为雅安百姓增收致富的源泉。
坚持绿色发展
走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子
如果说碧峰峡景区的顺利运营,宣告着雅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大潜力;那么,蒙顶山景区的欣欣向荣,则昭示着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浸润。
蒙顶山景区因茶而生、因茶而兴,茶历史、茶文化都是蒙顶山景区最鲜明的特色。当视野扩大到整个名山区时,中国至美茶园绿道将蒙顶山、牛碾坪、红草坪等茶区串联起来,茶旅融合,成为当地挖掘本地文化资源优势,厚植旅游文化内涵的生动现实。连续举办多年的国际茶文化旅游节,也是促进、展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平台。
蒙顶山景区的发展,只是全市众多景区发展的一个缩影。名山区以节会促发展、以旅游小环线促茶旅融合的举措,也是我市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实施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有效举措和成功路径。
在雅安这片古老而又新兴的土地上,还孕育着多样的文化。雅安是重要的民族走廊,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还见证了当年红军长征的峥嵘岁月。除了茶文化,雅安还有红色文化、古镇文化、历史文化(麦坪遗址、严道古城、富林文化、汉代文化等)和民俗文化。
因此,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雅安充分挖掘文化优势,因地制宜培育景区和旅游业态,上里古镇、龙门古镇、安顺场等一批文化景区方兴未艾。同时,探索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促进文化、农业、旅游的互融共进,建成3条(生态茶叶、果蔬、果药)百公里百万亩特色产业经济走廊,打造“3+N”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小环线。
此外,汉源梨花节、桃花节,石棉黄果柑节、枇杷节,雨城区打茶节等节会活动的开展,也为雅安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展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