撸起袖子加油干 打好脱贫攻坚战——“4·20”芦山强烈地震五周年特别报道之天全县脱贫攻坚
来源: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脱贫攻坚中,天全县乐英乡爱国村有了自己的茶叶品牌

  


天全县思经乡开展竹编技术培训

  从2015年8月底脱贫攻坚战役正式打响至今,时光已过去三个年头。

  天全县大坪乡徐家村是一个已实现“户脱贫”、“村摘帽”的小山村,这里能退出贫困村的原因并不复杂,甚至与天全县36个贫困村、乃至全市所有贫困村一样具有相似的普遍性:上下齐心勤实干、特色产业大发展、基础设施更完善。

  此时此刻此地,若回首脱贫的道路,更多人会思考,是什么样的力量、什么样的动力、什么样的精神,让同一方水土、同一方人,仅仅只用了不到3年时间,就从贫困线以下,走上了脱贫、奔康、致富的大道,实现了全新生活的日新月异、蒸蒸日上。

  这必然离不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在脱贫攻坚中再一次被充分调动,汇聚成一曲曲催人奋进的战歌,也如同一股股暖流滋润并温暖人心。

  “二呀么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四月春暖花开时,伴随着《歌唱二郎山》高昂的旋律走进天全,一幕幕于这里在脱贫攻坚中众志成城、超常付出、超常努力,打好脱贫攻坚硬仗的二郎山精神,跃然呈现。

  


天全县大坪乡大坪村养猪专业合作社带领贫困户增收

  “我们一直在战斗”

  4月16日,金色暖阳下,高高山冈上的天全县大坪乡徐家村如同披上一件温暖的衣裳,而一片片不知名的金黄色花朵,愈发衬托着这里一座座绿油油的山头,生机盎然。

  这其间,就有今年3月徐家村村民新种下的650亩脆红李,以及1000亩生姜和1200亩方竹林。

  徐家村第一书记罗明芳算了一笔产业账:截至2017年,方竹林已有500亩投产,每亩实现纯收入3500至4200元;生姜每亩实现纯收入6000至7000元;林下养殖从无到有,让曾今的贫困户如今年收入10万元以上,全村人均收入更是突破万元大关。

  但在脱贫攻坚之初,这些对徐家村的236户村民来说,还是一种奢望。

  那时的徐家村,是天全县出了名的穷村。全村只有一条长8.2公里,连汽车也难以通过的毛路;该村虽与多个村落相邻却不相通,村民收入全靠外出务工,人均纯收入不到2000元,生产生活物资进出更是要靠人背马驮,需走上约15公里的山路。

  两年多过去。今日的徐家村,不仅全村各村民小组实现了道路互通,更实现了与该县多功乡半沟村、新华乡瓦坪村互通,其中一条还与国道351线相接。

  “徐家村脱贫前的痛,同样痛在天全县党委政府心上;徐家村脱贫增收致富的路径,同样落在天全县所有贫困村身上。”天全县扶贫办一位负责人这样说。

  看其间砥砺前行、脚踏实地、硕果累累:

  2016年,将脱贫攻坚纳入县域改革发展大局,全盘思考、统筹谋划、整体安排,实现全县一盘棋稳步推进;在注重规范使用,省市专项资金时,加大资金统筹整合力度,创新资金投入机制;坚持目标引领、军团作战,针对增收、住房改造、产业发展、宣传引导等现实问题,聚力攻坚。

  由此作为保障,这一年,天全县在脱贫攻坚战役中首战告捷:6个贫困村、370户贫困户达到贫困村退出贫困序列,贫困发生率降低至1.4%。

  2017年,在全面打响、打好基础设施、民生保障、产业发展、群众增收、集体经济、四好村等“六大硬仗”时,切实严把脱贫“六个精准”,并全力健全领导帮扶、多元投入、群众引导、考核问责等构成的脱贫“四大机制”,确保脱贫攻坚全程精准。

  由此再接再厉,这一年,天全县脱贫攻坚战役实现再战再胜:15个贫困村达到“一低五有”退出标准,720户贫困户达到“一超六有”脱贫标准,贫困发生率降低至0.73%。

  


天全县林业局在贫困村开展技术指导

  “我们脱贫有内涵”

  春天,既是农业产业的播种期,也是农业产业的收获期。此时,作为天全主打特色产业之一的茶叶,如约迎来了丰收好时节。

  天全县乐英乡爱国村,一个如今拥有1500亩茶园(1300亩已投产),以茶叶产业为主要产业的贫困村,也是该县脱贫攻坚中实施“整体同步推进”的示范村。

  进入4月中下旬,已结束春茶采摘的茶农没有闲着,转而开始夏茶采摘。这其中,就有该村1组村民杨明翠的身影。只见她十指如弹钢琴般在茶尖上舞动,只是一会儿功夫,腰上系着的竹篓里就已有了小半篓青翠茶叶。作为曾经的贫困户,她家茶园已从最初3亩,在结束半农半务工生活后增加到现在的8亩。今年春茶采摘开始后,持续40多天的好天气已让她实现收入1万余元。

  在爱国村,与杨明翠一样做出放弃外出务工选择的村民还有很多。

  是什么促使他们做出如此抉择?如爱国村党支部书记罗炳贵所言,不仅是全村茶叶种植面积从900亩增加到1500亩,更多得益于全方位、多层次的同步推进。

  为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爱国村过去名义上连通全村5个村民小组的唯一一条公路,如大树般开枝散叶,实现了通组路、入户路全覆盖。为打造整洁优美的村容村貌,不仅是5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村所有村民的居所先后纳入人居环境改造提升计划,屋里屋外焕然一新。为解决产业发展后顾之忧,这里已拥有“爱国村”、“爱国春”、“爱国红”三个自创茶叶品牌,更建起了一座可年产1000吨红茶的茶叶加工厂。同样,为鼓舞村民增收致富的精气神,包括黄希芬、张朝荣夫妇在内的不少村民,纷纷加入到爱国村义务宣传队中,用快板诗词,传唱党恩、铭记心中。

  这是一个关于如何让他们,在物质和精神上同时富起来的命题。

  这何尝又不是天全县党委政府,以及贫困村第一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共同思考的问题——唯有创新和解放思想,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同步抓、长效抓,脱贫攻坚才会取得成就实效。

  4月17日上午,天全县老场乡六城村。村民毛燕昌正在自家地里看重楼长势。仅仅是靠出售重楼,去年他就实现纯收入3万多元。曾几何时,毛燕昌是该村出了名的懒汉,直到因村里人居环境改造时,村党支部干部多次入户访谈后才茅塞顿开。

  此后,毛燕昌不仅主动加入到村里的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将原本只有几分地的重楼发展到了4亩,更成为了合作社技术带头人。更为广泛的涟漪效应由此产生,2016年,真正感受到脱贫实效的毛燕昌,主动向村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并由此鼓舞和带动了其他村民,现已有4人主动加入到了党组织的行列中。

  相似的精神脱贫实效,同样在乐英乡姜家坝村村民高文春身上得到体现。就在去年11月,通过种茶养猪脱贫的他,与该乡盐店村村民李琼喜结连理,成功“脱光”。要知道,那一年他已年过四旬。

  与此同时,更多的扶贫惠民实招也在天全取得更多实效。推进健康扶贫,创新推出“一站式”结报模式,县域内个人自付费用严格控制在总额10%以内;实现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仅2017年就先后资助贫困户在校学生7975人次……

  


在天全贫困村参加金银花采摘体验的游客

  “我们增收有新招”

  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产业脱贫的关键。但对天全县始阳镇破磷村来说,这似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全村占地面积只有1.5平方公里,虽紧邻国道318线,但除险峻陡坡外,仅拥有可耕作农田306亩,人均耕地面积0.3亩,村民收入主要依靠务工。

  “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村,破磷村有50万产业扶持资金,但对这笔钱,村民们却拒绝申请用于产业发展。”谈及此,破磷村第一书记谢随红话中满是无奈。

  如何盘活这笔资金?其实,早在2017年初,天全县就积极探索,明确攻坚破难的新方向:在全力打好“集体经济”硬仗时,可通过建立“1+N”集体经济新模式,以及推广“股权量化”新办法,作为找准增收路子,创新创造推动“空壳村”摘掉“穷帽子”。

  以此为支撑。这一年,破磷村成立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并选择以入股方式加入一家在当地发展生态农业的公司,所得分红将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收入分两部分使用,一部分将以股权量化方式作为发给贫困户的红利;一部分将用作维护村里的公共基础设施,以及帮助困难家庭。”谢随红坦言,这无疑能同步实现村发展、民增收,双向受益。

  也正因天全县委、县政府勇于尝试、敢于创新,天全县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2017年,全县36个贫困村人均集体经济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达到24.5元,远超人均6元的省级标准。尤其是始阳镇破磷村,更是达到人均52元。

  不仅是村集体经济,立足农旅融合发展,同样是天全县在更多贫困村、非贫困村探索实践的新路。

  4月18日,老场乡六城村迎来2017年度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验收。错落分布的重楼、金银花种植基地,乃至与邻村相连的玫瑰花种植基地,是这里在特色脱贫产业大发展中积累下的“本钱”。

  村民李志萍于两年前在村里开办了首家农家乐,地点就位于老场河河边。每年5月至10月,凡周末或其他节假日,总是处于客满状态,甚至创下过仅“炸花洋芋”一项,就实现月收入2万元的记录。如今,让她感到更欣喜的,还有已在新村聚居点启动的民宿打造试点项目,一旦验收通过就将全面铺开,将彻底结束六城村没有正规、高端旅游住宿接待的历史。

  通过与大专院校合作社,无偿提供产品包装设计,老场乡六城村、鱼泉乡青元村等贫困村的4大类近20种农副产品也在去年穿上“新衣”,并通过覆盖全县各旅游景区景点的特色旅游土特产展销专柜,以及微信、网站等营销推广平台,成为备受游客喜爱的特色旅游产品。

  有限的文字不能一一展现天全县脱贫攻坚战役的精彩。

  回首脱贫路,人们不会忘记:面对脱贫攻坚这件“头等大事”,始终坚持“念兹在兹、唯此为大”的天全县,集全县之智、举全县之力,百倍用心、千倍用力,下足了“绣花功夫”。

  展望新的征程,天全县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同样让人值得期待:

  2018年,确保完成15个贫困村退出、377户977名贫困人口脱贫的年度目标任务,确保全县3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实现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全面解决贫困户住房、饮水等问题,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全面落实“回头看”“回头帮”,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强化感恩奋进教育,激发脱贫奔康内生动力,实现从脱贫退出到巩固提升的新跨越。

省内市州旅游局
新媒体网站

微信
局长信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