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宝兴全域旅游发展的思考
来源: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中共宝兴县委常委、县总工会主席 姚伟东

  近年来,宝兴县抢抓灾后恢复重建、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雅安全域纳入成渝经济区等重大机遇,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加快建设“熊猫老家、红色圣地”,努力将旅游业打造成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替代产业和幸福产业。按照全县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的工作部署,由我牵头对县域旅游产业进行专题调研,从当前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以及如何加快旅游景区的建设、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旅游新业态的培育等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供县委、县政府决策参考。

  一、宝兴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县旅游产业总体呈现出持续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十二五”期间,累计接待游客491.4368万人次,年均增长22.2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0009亿元,年均增长24.34%;2017年,全县共接待游客219.8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1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2%和46%。

  (一)旅游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规划,聘请资深设计院,立足宝兴生态和文化特色,整合资源高水平编制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各景区规划,确立了“两廊一环八景”的规划布局,按照宝兴河流走向实现全域Y字形景区均衡分布,以科学的规划引领旅游产业发展。同时,按照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标准,对重点景区和城镇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新产品、新业态等进行整体规划打造。立足避免八大景区同质化现象,挖掘旅游周边产品和创意项目,按照各景区定位及资源优势,分别编制“旅游+产品”项目规划书,发挥文旅集团平台作用,吸收社会资本,丰富宝兴旅游内涵和外延。

  (二)旅游配套设施更加完善。以满足游客需求为导向,加强旅游交通服务体系建设,累计投入资金20亿元,新建改造各级旅游公路510公里。国道351线投入运行,宝康路全线贯通,芦灵路、陇鹿路、邓和路、陇白路、大老路、大沟路和达瓦更扎公路完工通行;加快实施厕所革命,新建及改造3A级以内旅游厕所50余座,厕所建设、管理水平大幅提升;整合资金近2.8亿元,对重点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特色乡镇、精品村寨的交通标识、导览休憩、安全防护等基础服务设施进行配套完善,新建游客中心14个、停车场6.5万余平方米、标识标牌6000余个;加快推进不同档次的住宿接待设施建设,发展农(林、藏)家乐、精品民宿、乡村酒店等接待经营户500余家,床位数11000余张。

  (三)旅游品牌打造加快推进。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模式,狠抓景区景点开发建设,组建了文旅集团,对全县旅游资源进行统筹开发管理;精心打造品牌景区,投入资金近50亿元,成功打造了6个国家AAAA级景区。目前,宝兴县A级景区数量位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神木垒成功创建全省六个之一、全市唯一的一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成功评选为“中国最美生态旅游县”和“四川省生态旅游十佳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着力培育特色品牌,咎落村入选全国首批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雪山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百佳范例,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特色乡镇2个、精品村寨2个,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乡(镇)2个、示范村12个、示范点7个。

  (四)产业融合互动初见成效。充分发挥“+旅游”功能,推动农业、文化、林业等行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积极构建现代旅游综合产业体系。坚持“农旅”互动,依托各4A级景区,大力引导发展乡村休闲、农事体验、田园采摘、旅游购物等特色旅游产品,着力打造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观农村风貌、购生态产品”为主要内容的特色乡村休闲游;坚持“以文促旅”,筹建夹金山干部学院,推进夹金山红色旅游景区打造开发。突出熊猫文化、嘉绒藏族民俗文化、等主题,加快推进大熊猫精品旅游线路和熊猫主题旅游小镇建设,着力打造文化氛围浓郁、地方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打响“夹金山红叶节”、硗碛“上九节”等文化旅游活动品牌。

  (五)旅游客源市场不断拓展。坚持以节兴旅,成功举办四川省第七届乡村文化旅游节(秋季)、大熊猫国际生态旅游节、夹金山红叶节、“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主题活动、硗碛“上九节”等会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成功构建“两微一网一平台”新媒体营销体系;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开展旅游宣传,策划开展了踩线采风、旅游推介会、摄影展、微拍大赛、美食体验招募等活动。

  (六)旅游发展成效逐步显现。在发展全域旅游过程中各项建设都充分考虑兼顾游客和居民的利益,尤其以旅游扶贫工作为载体,依托达瓦更扎、东拉山等精品景区的打造开发,辐射带动嘠日村、崇兴村等贫困村群众脱贫致富。同时,使村民享受到旅游开发带来的村落环境美化、基础设施提升、配套设施完善等红利。目前,已成功创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1个,旅游业提供就业岗位600余个,辐射带动约5000人增收致富。

  二、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

  近年来,在两次地震灾后重建的强力助推下,全县旅游业得到较快发展,产业基础初步建立。但总体来看,全县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仍较低,包括景区开发、运营管理、宣传营销、配套服务、业态打造在内的全要素支撑都处于初级水平。全县至今没有一个叫得响的龙头景区,缺乏核心旅游吸引物,旅游产业陷入“没看头、少玩头、无龙头”的尴尬处境。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旅游产品不精。旅游产业还处于初级观光和景区门票经济阶段,虽然创建了6个国家AAAA级景区,但景观内容少,缺乏夜间演艺、消费及深度体验项目,旅游吸引力不强和留客难问题凸显。由于文化挖掘力度不够,各大景区普遍存在景观观赏性不强、游客感知度低以及互动性不足等问题,游客看不到特色亮点,听不到景点故事,只能“走马观花”。旺季期间景区停车场爆满,拥堵现象明显,而在淡季又门可罗雀。各景区打造的旅游消费项目较少,餐饮、购物、娱乐、休闲等配套设施建设严重不足,景区收入单一,“门票经济”现象仍十分突出。

  二是资源整合不够。宝兴是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的聚集地,拥有生态、红色、民俗等多样性资源,但还没能将各自特色很好地融入到旅游开发之中,生态景点有看头没说头,红色景点有说头缺看头,乡村旅游大多停留在吃农家菜、住农家屋层面,缺乏对风俗民情的挖掘,景区旅游和乡村旅游联系不够紧密,经营比较分散,互动性、互补性不够,不利于提高旅游规模和效益。

  三是产业配套滞后。产业链条短,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均不能满足需求。交通不便仍是制约宝兴发展的最大瓶颈和短板,景区“最后一公里”仍是今后一段时间需努力的系统工程。城镇配套建设滞后,餐饮美食、精品酒店、特色民宿数量不足,旅游厕所存在布局不合理、数量不足、建设标准底等问题。饮食文化特色不突出,缺乏高星级宾馆,旅游商品开发滞后,缺乏便于携带、物美价廉的特色旅游商品和特色旅游购物点。

  四是资金投入不足。投资不足是制约宝兴旅游业发展的前置瓶颈因素之一。由于旅游业是一个高投入、缓回报、长周期的产业,而宝兴是山区小县,财政乏力,严重制约了对旅游业的投入。因此,发展旅游主要是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政策、资金支持,而争取资金和招商工作又是宝兴县工作的短板。

  五是乡村旅游发展粗放。乡村旅游处于自发和无序发展状态,旅游观念没有树立,往往只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考虑。旅游接待户和从业人员服务水平还很低,景区和乡村旅游接待点建设运营还不规范,还存在乱搭乱建、拉客宰客现象,在规划管理、质量监管上尚存在薄弱环节。乡村旅游人员技能、文明礼仪培训力度不够,乡村旅游的品质和综合效益不高。

  六是旅游综合管理水平低。旅游执法力量薄弱,尚未形成综合产业综合抓的局面。旅游资源仍分属文化、旅游、民宗、林业等不同部门和单位管理,导致优势资源长期处于浅层次、低层次开发状态,难以实现优化配置,形不成产品优势。同时,已组建的县文旅集团在生态文旅投融资、重大项目运营管理和文化旅游宣传营销等方面开展的工作薄弱,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市场引领和撬动作用。

  七是缺乏专业人才。全县旅游从业人员学历层次整体偏低,旅游行管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尤其在市场营销宣传、产品规划开发等重点工作上无法实现突破,复合型高端旅游人才匮乏。

  三、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宝兴县旅游资源丰富,其“Y”字型的空间布局决定了必须走“多点多极、廊道联通、全域发展”的跨空间发展道路。同时,基于宝兴全域92.8%被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现状,我们必须要跳出宝兴看发展,跳出旅游寻路径,坚持“红绿并举”“以红促绿”的思路,加快建成“熊猫老家、红色圣地”。通过近段时间的调研,我认为要适应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必须要把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首先,要处理好“小”与“大”的关系。发展全域旅游不能就旅游而旅游,要跳出旅游抓旅游,做好“+旅游”这篇文章,推进产业的大融合、大发展,实现“小旅游”向“大旅游”转变。要通过新型城镇化+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康养+旅游、文化+旅游、教育+旅游、服务业+旅游等形式,全力推进旅游多元化,促进旅游产业全域辐射带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全域旅游并不是一味地强调“大”,盲目铺张,遍地开花,到处进行旅游开发,而是更多地强调旅游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其次,要处理好“内”与“外”的关系。发展全域旅游离不开景点景区的建设,但是,发展全域旅游仅仅搞好景点景区建设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拆掉景点景区“围墙”,改变景点景区内外“两重天”,把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实现整个区域一体化。甚至,还可以打破县内县外的行政壁垒,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共建、信息互通、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强与周边市、县的合作,建立区域旅游联盟,共同开展宣传促销,共同开发精品线路,真正建立起全域大旅游经济圈。

  最后,要处理好“分”与“合”的关系。发展全域旅游不再是过去的“小旅游”,而是涉及全县各个行业、各个部门、各个乡(镇)。要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牵头抓总的作用,建立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旅游发展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协调解决旅游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要充分发挥旅游部门行业主管的作用,结合机构改革,对涉旅部门的内部设置进行调整,整合相关职能,实行大部制管理,从规划编制到项目落地、从行业管理到产业发展都要全程参与。同时,要充分发挥部门乡(镇)协调配合的作用,围绕全域旅游形成发展合力,用实际行动支持全县旅游业快速发展。

  基于上述三点思考,我认为要加快宝兴旅游产业发展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完善全域旅游规划。结合雅安市全域旅游规划和大熊猫国家公园科普游憩区规划,尽快编制完善宝兴县全域旅游规划。根据规划制定分年度招商计划,面向全国进行招商引资,力争能够招到有实力的公司对宝兴投资旅游。在招商方式上,可以将整个景区作为一个项目进行招商,也可将景区内的各个项目进行分别招商。同时,为提高景区品质、扩大景区影响力,可将景区某些项目交由文旅集团融资或投资管理,待条件成熟后,再整体对外招商。

  (二)加快推进“+旅游”融合发展。目前宝兴的各景区把焦点更多地放在了游客在景区的体验上,比如,东拉山、神木垒等景区的一般游览时间都只有2小时左右,但2小时之前和之后的文章怎么做?比如,一年四季就只有秋季人气最旺,如何实现淡季不淡,开拓春季、夏季还有冬季的旅游市场?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加快开发四季旅游产品、昼夜旅游产品,积极发展“+旅游”项目,抢抓乡村振兴、健康养老、生态休闲等产业的政策红利,设计开发多层次、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打响夹金山品牌。一是推进“教育+旅游”。充分利用宝兴山地资源和革命老区优势,挖掘利用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党性教育基地等有利条件,高水平建设夹金山干部学院,大力发展培训经济。同时,主动与旅行社、OTA、教育部门等合作,针对党政机关、窗口行业、中小学校等不同群体,量身打造以弘扬长征精神、强化党性教育等为主题的研学旅行产品。二是推进“农业+旅游”。抓住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契机,大力开展“云海牧场”“林海菌乡”“果海药谷”三条特色产业环线打造,重点推进旅游与茶、果、药等特色农业的融合发展。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积极打造“西蜀竹海”“田园烟溪”等特色农旅结合产业基地。深挖明礼羊肚菌、陇东大草莓、五龙白枇杷等特色产品潜力,因地制宜推进体验采摘、休闲餐饮、土特产销售。三是推进“工业+旅游”。积极引导现有工业企业与旅游有机融合,加强石材产品的层次型开发和产业链扩张,加快汉白玉工艺品等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力度。在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将三兴公司汉白玉洞采平台等绿色矿山以及逐步关停退出的矿山作为二次资源综合利用,进行观光、科普等文化旅游活动。四是推进“新型城镇化+旅游”。围绕熊猫文化主题,充实穆坪镇重要节点文化内涵,打造以大熊猫发现史、宝兴群众抢救保护大熊猫故事、大熊猫卡通创意为主题的特色旅游街区,将熊猫元素全方位融入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整合石雕、文化、旅游等元素,加快推进灵关汉白玉特色小镇建设,打造汉白玉石雕文化精品线路。依托省级“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建设,将陇东镇建成产业特色化、功能集成化、环境生态化,集宜居、养生、度假、观光、体验为一体的特色小镇。五是推进“康养+旅游”。依托宝兴宜人的气候资源、绿色有机食品、特色中药材和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医康养、避暑养生森林漫步等休闲养生度假产品。以赶羊沟、邓池沟、新寨子为试点,大力发展养老、避暑等服务业态,逐步带动全县农家乐、藏家乐发展。

  (三)精心打造龙头景区。根据大众旅游时代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需求特征,应加快打造迎合市场需求的产业精品,尽快推出1-2个精品景区。当前,重中之重是要抓好东拉山大峡谷、蜂桶寨邓池沟、硗碛藏寨·神木垒等6个国家AAAA级景区的提档升级,让已创的A级景区“名副其实”。具体来讲,东拉山大峡谷景区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景区道路“最后一公里”问题,并加大体验类项目的开发力度;蜂桶寨邓池沟景区要加大“第一只大熊猫发现地”的宣传力度,打造以熊猫文化体验为主题的精品项目;硗碛藏寨·神木垒景区要加大规范管理力度,严禁牧民随意放养牲畜,并加大民俗文化开发力度,增加游客互动性;空石林景区要尽快解决资金问题,加快开发速度;熊猫古城景区要充分体现熊猫元素,不能仅限于单纯的餐饮住宿和简单的参观游览,要增加冷木沟地质公园、土司官寨、红军翻越夹金山纪念馆等重要节点的体验项目,让“过境游”成为“目的游”;灵关石城景区要加强管理,坚持绿色、生态、环保,将汉白玉工业旅游发展成为宝兴旅游的有一张新名片。除此之外,要进一步整合行业资金,加大融资力度,高水平推出达瓦更扎,建议将硗碛藏寨·神木垒、达瓦更扎、青衣江源、夹金山等景区连点成线、连线成片,以红军文化和民俗文化为主题,以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俗风情为载体,整体升级打造为以夹金山为核心品牌的国家AAAAA级景区,并以此为依托,将重点景区串珠成线,打造一条精品旅游线路。

  (四)提升完善产业要素。重点围绕传统旅游“六要素”进行产业升级,提升要素特色水平,延长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吃”方面,深入挖掘地方饮食文化,研发嘉绒藏餐、全牛宴、乡村九大碗等特色菜品和乡村美食,创新举办美食节,将美食培育成宝兴旅游的重要吸引物;“住”方面,围绕熊猫文化、民俗文化打造特色民居、精品民宿、主题客栈,加快打造高星级酒店、自驾车营地、房车酒店等项目;“行”方面,抓紧打通县内旅游环线,积极争取修建国道351线夹金山隧道,加快融入川西旅游大环线,完善自驾车服务体系,同时积极引进直升机低空旅游、观景索道等以“行”为吸引物的体验项目;“游”方面,在着力提升旅游景区品质的同时,加大线路统筹谋划,进一步优化线路上的要素供给,突出夹金山、大熊猫、生态休闲、民俗体验等元素,打造精品旅游线路;“购”方面,研发以绿色有机食品、石雕工艺品、民族工艺品为重点的特色旅游商品,提升产品文化内涵和外包装,依托重点城镇和旅游景区,打造2家以上旅游商品购物店;“娱”方面,加强文化培育,充分挖掘展示硗碛原生态多声部民歌、硗碛“上九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推进文化资源旅游化,打造演艺、影视、文创等文旅融合业态。坚持以节促旅,办好硗碛“上九节”、夹金山红叶节、冰雪节等会节活动,打造旅游赛事、民族节庆品牌。

  (五)提升行业和景区管理水平。在提升行业规范管理方面,建立健全旅游综合执法体制机制,探索设立旅游警察、旅游法庭、旅游工商,配齐旅游执法大队人员,加强旅游市场综合执法整治工作力度,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通过聘请专家和讲师,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素养和服务水平。建议培养一批旅游志愿者、义务导游员、文明劝导员,引导景区、宾馆饭店、农(藏、林)家乐、社会餐馆、车站等涉旅企业推进标准化服务,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在提升景区管理水平方面,进一步理顺全县A级旅游景区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确保游客服务中心接待、安全、卫生等日常工作实行常态化管理;推动景区业态培育,丰富景区旅游产品,提升景区管理服务水平。严格认真开展AAAA级旅游景区的日常监管工作,对不符合条件的A级景区,按规定给予相关处理,并限时进行全面整改完善,整改还不到位的,报请评定机构按程序取消其A级景区资格。

  (六)积极拓展客源市场。坚持“政府推形象、企业做营销、经费相统筹”的原则,锁定客源市场,迎合游客需求,大力实施专业化、精准化营销。抓好全县旅游宣传促销联动机制建设,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媒体支持的方式,加强政府形象宣传和企业促销宣传需求接轨,形成宝兴县旅游宣传的强劲合力。同时,应继续突出抓好小长假、黄金周以及暑假、红叶节等重要旅游时段的宣传推广,创新举办硗碛“上九节”、夹金山红叶节、大熊猫生态旅游节、冰雪节等会节活动,力争“每季有会节,月月有活动”。

  (七)强化制度保障。在抓好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完善相关保障机制。第一,要深化体制改革。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县旅游产业领导小组运行机构,拟定工作计划和任务,每季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重点工作,将各部门工作推进情况纳入年底考核。加快旅游体制改革,落实景区管委会机构编制,进一步明确职能职责、管理权限和协调机制。第二,要强化资金保障。年初财政预算时,应将旅游产业发展资金按旅游职能部门职责分别拨付到相关单位,重点用于规划编制、文化挖掘、课题研究、品牌塑造、产品开发、宣传营销等方面。应尽快出台奖励政策,对特色民宿、旅居康养等新产品、新业态等进行扶持、奖励。同时,应整合各部门项目资金、产业资金重点用于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功能完善提升和融创项目打造等方面。第三,要落实政策支持。应针对重大旅游招商项目、重大文旅融合项目、小微文创企业等出台一系列优惠奖补政策,包括土地、电力电信交通配套、税收、资金补助、产业发展资金申报等。在招商引资方面,应编制专门的政策指南,让意向企业对宝兴的投资环境清楚明了,避免出现招商市场火爆但都无疾而终的结果。在服务企业方面应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确定的项目要形成倒排时间表,在各项手续办理时,职能部门应有专人督办、专人负责服务跟踪,力争做到高效便捷,营造良好的投资氛围。第四,要强化要素配套。为更好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各职能部门应提前思考,提前谋划,做好项目储备、土地储备、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储备等。无论是旅游、文化,还是农业、林业、国土、交通、水务等部门,都应以按照“+旅游”思路,有意识地做好要素保障工作。第五,要优化人才结构。宝兴旅游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各类人才紧缺。为适应建设旅游经济强县的需求,宝兴急需聘请高级顾问建立专家人才库,并且引进和培养一批懂旅游、懂文化产业、懂项目、懂金融、善于创新的复合型人才。不能就旅游说旅游,就文化说文化,就生态说生态,不仅要在旅游文化部门配备这样的人才,还应在重要部门配备相关专业人才,借助人才优势推动产业融合互动、创新发展。


省内市州旅游局
新媒体网站

微信
局长信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