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丽的大川河风景
鸳鸯池近景 李泞君 摄
芦山变了。
到芦山的人都说,芦山变新了、变美了。芦山当地的群众都说,生活在这里越来越幸福。
芦山确实变了。
两个简单的词组,揭示出芦山变化的核心思路——山水芦山,文化芦山。
两组喜人的数据,揭示出芦山变化的核心动力——今年1-9月,芦山GDP197837万元,增长14.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449万元,增长32.8%。
“事业自古靠实干,未见长城言垒成”。在芦山,蓝图已经绘就,方向已经明确,剩下的就是苦干实干拼命干。
穿越灾难,芦山再出发;站上新起点,芦山再登高,一条富有山水芦山、文化芦山特色的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现代化之路已经清晰。
【山水芦山,文化芦山贯穿芦山发展始终】
什么是山水芦山、文化芦山?
山水芦山,既指普通意义的山水,更有着深层内涵,即在注重亮山亮水、山景水景外表的同时,更兼生态、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内蕴。
文化芦山,既是传承芦山悠久厚重的文化底蕴,更包含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体现未来芦山要着力建设的生态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建设山水芦山文化芦山,就是将山水芦山与文化芦山有机融合,顺应山水格局自然曲线,因势利导,深度挖掘厚重独特文化精粹和人文内涵,追求绿色、低碳、环保发展方向,体现社会文明整体进步,凸显现代科技高新成果,努力将芦山建成古风现韵、形蕴兼备的美丽山水画卷。
这就是对“山水芦山、文化芦山的阐述,是它的内涵。 ——芦山县委书记范继跃
在芦山,“两化”互动,工业是核心,城镇是依托,生态是坚持,文化是灵魂。在芦山,统筹城乡,城镇发展是动力,城乡均衡是目标,青山绿水是根基,文化建设是引领。
【产城一体】
初见芦山,源自两年前S210线的田园牧歌式的小镇生活。
深秋时节,再到芦山,一朵朵,一簇簇,将透未透的红叶将天空映照得如同春天。沃野之间,被红叶点缀的还有一栋栋别墅般的农村新居和一张张幸福笑脸。
芦山县双石镇围塔村村民苏瑞华,早在几年前就利用自家的三层小洋房办了个农家乐。他告诉记者,自家的农家乐每年要接待游客近2000多人,通过开办农家乐,他家的经济条件宽裕了,日子也过得更加舒心。
围塔村是芦山县重点打造的省市级新村示范点,这里有亚洲最长的砾岩溶洞、世界最大的人居漏斗。这些稀有独特的旅游资源,每年都会吸引上千名游客来此游玩。
“以后这里将成为乡村休闲观光及地质地貌探险的旅游胜地,我们将通过功能分区,将围塔分成生态观光区、探险区、攀岩区和休闲区等,以此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双石镇纪委副书记蒲达平这样描述围塔村未来的旅游建设规划。“我们正在起步,希望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进一步扩大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围塔这个世外桃源。”
新村建设不仅带来新村貌,还通过文化设施的建设引导了新风尚。
“唱歌、跳舞,我们这里热闹得很。”在围塔村,农家书屋坐落在青山绿水中。
从一栋栋新村民居到一片片农业园区,从一条条乡村道路到一个个特色产业……芦山县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以“新村”建设为抓手,实现了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配套、产业合理布局、城乡经济互融,将最初作为 “民生工程”的“新村”建设,转化为推动农村变革、承载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这里,“让更多基本公共服务下乡,提高农民幸福指数,将是下一步统筹城乡的着力方向。”
【两化互动】
初秋时节,记者走进芦山县,看到的是一幅幅工人们浇基筑路、干得热火朝天的画面,一段段整洁大气而又富有韵律美感的街道,一幢幢精心修饰打造而又幽静雅致的住宅……这一切,都勾勒出了芦山县城市规划建设的别样景致。
城市形象的嬗变,其动力正是来自于芦山县对于全区整体“规划”与“整治”的双轮驱动。
今年5月召开的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把“两化”互动、统筹城乡作为推进跨越发展的主路径和主引擎。“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成为引领四川实现全面小康、迈向现代化奋斗目标的总体战略。
在全省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会议召开后,8月,市委、市政府率党政代表团赴广元、泸州、自贡“取经”,探寻发展路径。
一系列自上而下快速连贯的动作,预示着一个全新发展阶段的到来。
沿省市的战略指向,芦山的发展脉搏,正精彩跳动。
在芦山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了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加快推进“两化”互动,加快打造“两个新城”的目标。
工业是芦山的牛鼻子。芦山人清醒地认识到:要实现经济跨越发展,必须高举生态经济的旗帜,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必须以新型工业为支撑,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生态旅游为零碳增长极,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清仁乡大板村的葛蓉就享受到了芦山“产城一体”带来的成果。建设工业集中区,征用了葛蓉家的土地,这也为葛蓉带来了身份的转变:成为了华美包纱的第一批工人。“工业化带动城市的建设,我们的生活环境也得到了改善和提升。现在就在家门口打工,按时上下班,不但能照顾老人孩子,也没有那么累了。如果全勤的话能有每月2000多元的收入,比以前多多了。”
未来,芦山的发展继续。
在新型工业化方面,芦山规划了5平方公里的产业新城,力争用5年时间将产业新城初步建成具有百亿产值的园区。
此外,芦山还将坚持“现代与古典结合,经济与文化结合,宜居与宜业结合”的建设思路,围绕“三山两河四桥”的建设框架,聘请高水平设计院对县城进行统一规划,抓好三个主题功能区的开发,力求实现文化、产业、环境融合互动,“功能分区”“产城一体”,打造宜居宜业宜商的生态文化之城。
画一张新图,打造一座新城,考验的是决策者的决心。而如何在“旧图”上润色,实现新城与旧城融合,则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
安居才能乐业。芦山深知,新型城镇化,绝非简单地盖高楼、建广场,也绝非单纯地把农民转移到城镇。
努力打造“产业新城与宜居新城”,着力构建“现代与古典结合,经济与文化结合,宜居与宜业结合”的现代城市综合体,是芦山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更是构建“幸福芦山”的破题之作。
建设山水芦山文化芦山的思路,是芦山矢志不渝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传承和深化,必将推进芦山文化和旅游产业紧跟国际潮流高水平良性发展。
【阔步发展】
10月31日,天气晴好。
全国地市州网络媒体的代表们,走进了芦山的根雕馆。
氤氲在淡淡的乌木香味中,各地媒体人对精湛的制作工艺赞不绝口。在根艺馆内一块直径约3米的金丝楠古树原木前,媒体代表们纷纷举起了相机。
“如今,沿海一带很多人都在收藏黄花梨木制作的工艺品。”广东湛江新闻网总监漆卫国说,自己一直想对比看看曾经作为紫禁城皇宫建筑选材的金丝楠木和黄花梨木,现在看了确实很不错。
芦山根雕,传承汉代精湛的技法,用千年乌木为原料,巧夺天工,古朴深沉。经过近10年的发展,芦山已经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根雕石刻商家,以“汉魂、蜀根”两大主题成功打造了芦山根雕一条街。同时,芦山根雕规模位居全国第三,其中乌木根雕规模位居全国第一,作品更是远销美国、日本、韩国等地。
目前,芦山县已作出规划,将利用现有产业基础,把根雕文化一条街打造成集研发、加工、收藏、展销和培训为一体,配套休闲旅游的根雕文化产业园。
以文化为引领,芦山到底怎么走?
中央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目标之后,我市吹响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着力提升城市软实力的响亮号角。
10月初,芦山借助西博会的平台,在成都举行推介会。
在推介会上,芦山立足雅安独特的生态优势产业,重点推介了大川河旅游景区、根雕文化艺术城、龙门围塔漏斗综合景区、姜城往事仿古商业街4个重大项目,投资总额达60多亿元。
追溯历史,芦山是雅安汉韵遗存最丰厚的地方,历经几千年的风雨沧桑,这块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丰厚的文化底蕴,留下星罗密布的历史遗存,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芦山被赋予“汉代文物之乡”的美称,更被省政府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
芦山还堪称川西最大的地质博物馆,境内不仅有文字记载的世界最大人居漏斗——围塔漏斗,还有“亚洲第一砾岩溶洞”之称的龙门溶洞。
“昔日汉魂足千秋,而今蜀根称神奇”。穿越千年历史的烟雨,汉代艺术的精魂铸就了心灵手巧的芦山人,将汉艺神韵演变成现代根雕石刻艺术精品。
在芦山,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快速推进。
今年4月,我市四套班子成员齐聚芦山大川河景区,实地考察了大川河旅游开发情况,并主持召开了芦山县大川河旅游开发考察工作汇报会。在会上,确定了大川河旅游景区要依据区位优势和特征,按照高端度假、生态观光、高品质休闲旅游和综合开发定位,作为全市重大项目推出。
芦山大川河旅游景区打响了我市旅游业“挥师北上”战略的第一枪!
今年7月,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大会在芦山召开。会上,就如何打好雅安的熊猫文化和茶文化这两张世界级的文化牌,如何挖掘雅安的汉文化、麦坪遗址文化这两个震惊全国考古界的历史文化,如何传承、发扬雅安的红军文化、藏彝羌民族民俗文化和雅安特有的藏茶文化、三雅文化、西康文化等历史文化,如何推动雅安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工作进行总结、分析、研讨和安排部署。
加快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快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已成为雅安建设以生态文明为显著特征的文化强市的主基调。
芦山,正在以改革为动力,不断激活文化生产力,大力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未来可期】
芦山县委书记范继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时尚地说芦山的文化发展要玩点“穿越”。因为未来的芦山,正在想构建3个未来的4A级景区(大川河景区、文化产业创意园、围塔漏斗龙门洞)。
从芦山县城入口开始,就是文化产业创意园,把芦山的历史精粹、文化精粹通过木文化、石雕文化展现出来。进入迎宾大道,通过下一步城市综合体的打造,滨江两岸的打造,进入一个非常现代的城市新区。然后再跨江而过,到汉姜侯祠公园,再到芦山宽窄巷子“姜城往事”,由古代到现代,然后再回到古代,这就是芦山的“穿越”。
匠心独具的规划,让芦山底气十足。
芦山县委副书记、县长王华表示,建设山水芦山文化芦山的思路——是芦山矢志不渝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传承和深化——必将推进芦山文化和旅游产业紧跟国际潮流高水平良性发展。
可以说,今天的芦山,文化建设已经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这,就是芦山。勤劳智慧的芦山儿女,在岁月长河中,不断探访和保护凝聚着中华文明精髓的文化瑰宝,继承和发展了丰富的民间文化,让芦山千年的历史文化绽放光芒,也为世人带来了一场饕餮的文化大餐!
这,就是芦山。文化正成为一种可提供巨大动力的经济支柱,更成为一张叫得响的民生名片。
这,就是芦山。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强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提升山水芦山、文化芦山的城市品牌。
“山水芦山”给老百姓营造了一个和谐家园,“文化芦山”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感。
在芦山,这样幸福——
“今天晚上看啥子电影好呢?”11月1日下班后,在某单位上班的刘洋打电话给老公。
在芦山,看电影不用“跑一趟”雅安了。
“结婚的时候,买的是商品房,现在刚装修完,我们准备过完年就搬新家。为了出入方便,我们正计划买一辆车。”谈起现在的生活,刘洋乐呵呵地说。“芦山的新城越来越美,老城干净整洁,精品小城的味道愈发浓厚,日子真的是越过越有滋味了。”
这是芦山城里人的生活。
“村上的文化活动比过去丰富多了,村民们都说现在过得真幸福。”芦山县飞仙关镇凤凰村村民王家平,常常在乡镇综合文化站敲手鼓、跳秧歌。
“我们的绿壳鸡蛋,卖都卖不赢。现在我们正在壮大养殖规模,以后游客们就能在西川买‘林下鸡’吃‘绿壳蛋’,还可以在鱼塘钓鱼休闲。”风貌塑造夯实了芦山生态细胞,芦山县西川村党支部书记张正荣勾勒着未来的发展蓝图。
这是芦山村里人的生活。
与此同时,在今年西博会上,芦山中天畜牧禽养殖场的绿壳鸡蛋再次引起了成都人的追捧。他们带了几千盒有机鸡蛋参加展销,不到3天的时间就被一抢而空。
从出落的生态之美到文化的璀璨再到商贾的云集,都充分显示着芦山是一座生机盎然的幸福之城。
“山水芦山”给老百姓营造了一个和谐家园,“文化芦山”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感。
当你问芦山人:“你幸福吗?”
芦山人没有回答:我姓骆。而是回答,我们日子越过越好,越来越幸福。
不信?到芦山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