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19日至22日持续强降雨影响,芦山县发生洪水灾害,造成全县6万余人受灾、1人死亡(截至24日,全市因灾死亡2人),群众住房以及防汛、交通、电力、通讯、水利、供水等基础设施严重受损。
截至目前,芦山县各级各部门各乡镇按照“坚持安全首位,果断转移群众;充分组织发动,全力守护堤防;突出要素保障,持续抢通保畅;妥善安置群众,注重安抚引导”的原则,全力推进抢险救灾工作,紧急转移受威胁和潜在威胁群众9500余人,组织救援力量5000余人,排除较大险情300余起,抢通道路断点11处,恢复供电5200余户……
针对降雨尚未完全停止,芦山全县上下继续保持应战状态,以“落实‘五有’保障,紧急加固堤防,全面排查隐患,整合救援力量,补充应急物资”五个方面为抓手,聚焦群众生命安全,全力防范次生灾害,全力抵御可能发生的新灾情。
党旗引领,干群协力不等不靠
24日上午7点,天气晴。曾在20日至22日持续强降雨中,被洪水侵袭的芦山县大川镇杨开村皂角湾聚居点,也在朝阳里迎来新一天的忙碌。
距新村口不远处的一栋独栋小楼前,74岁的新村居民杨万民正拖着因病致残的右腿,奋力挥动铁锹,竭力在新居周围淤泥中,挖出一条简易排水沟。相隔数米处的小广场内,堆积物将公共健身器材淹埋约四分之三。
“要是再下雨,也能发挥点作用。”老人说,镇村组干部和村里不少青壮年都到一线抢修损毁的防洪堤了,自己虽是残疾人,但也能不等不靠自救。
同一时刻,58岁的兰穆英在清理完自家受灾房屋后,与十多名乡亲一同来到新村广场上。只见他们双手来回穿梭,用于加固损毁防洪堤的铁丝笼,以平均15分钟1个的速度被捆绑成形,并固定为两个一组,抬到已损毁的防洪堤处。谈起为何自愿前来,现场不少村民说:“这是我们的家园,保护它,就是保护自己!”
话语间,防洪堤上40多名壮年村民也在镇村干部带领下,不断为铁丝笼装满砂石并固定系牢。他们身旁不远处,一面鲜红的党旗迎风飘扬。
新村居民杨亨祥自皂角湾聚居点遭遇险情起,就坚守在堤坝上,即使家中受灾也顾不过来。“每次轮替回来都是凌晨1点左右,每次都会看到父亲被水长时间浸泡后发白发皱的脚。”对父亲的举动,女儿李锐没有丝毫犹疑,“全家无条件支持。”
党旗引领在前,村民不等不靠。
随着时间的推移,至上午9点10分,皂角湾聚居点此轮强降雨中损毁的450多米堤防,已完成临时加固总量的70%。“为有效应对25日可能出现的强降雨,就算连夜加班,也会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大川镇党委书记覃正顺坚定地说。
积极应对,做好抗洪迎战准备
芦山县龙门镇是该县受灾最严重的乡镇之一。
20日的降雨,导致龙门镇青龙场村老街一段堤防垮塌。在相关人员的协力下,老街临河区域的74户群众全部安全转移。
至24日上午,结合损毁堤防已从20日60余米,增加至22日的350余米,龙门镇将预防重点转向房屋严重损毁、地基悬空的19栋房屋(8栋严重损毁、11栋受严重威胁),预防方式也转为干部包户。
“按县抗洪抢险指挥部部署,龙门镇青龙场村防汛重点调整为保护未损毁堤防,以及沿河未受灾群众。”24日下午2点30分,在现场指挥受损堤防临时加固的龙门镇镇长马骏说。
在他身后,是23日下午2点启动的受损堤防加固工程(此前为保护沿河房屋已进行3次)。加固区域长约20米、高约5米;根据现场地形,最大厚度5米、最小厚度3米。采用水泥、钢丝笼、钢筋、鹅卵石逐层梯形浇筑成形的方式修建。
为确保在新一轮强降雨中发挥作用,该处工程采用了凝结速度更快的C30标号水泥。据介绍,该标号水泥3小时就能凝固,6小时就可达最大强度。至24日晚7点,临时加固工程已完工。
防患于未然同等重要。
目前,包括钢丝笼、砂石、沙袋、棉被,以及矿泉水、方便面等在内的更多物资,已运抵青龙场村;两家早在入汛时就与龙门镇签订“以储代购”协议的本地超市,包括大米、食用油、饮用水等在内的各类食物也均储备到位。
为最大限度确保龙门镇青龙场村、隆兴村两个临河村村民生命财产安全,应对新一轮强降雨的紧急预案也在同步制定完善。以巡逻为例,共设置4个巡逻小组,实现从青龙场大桥——龙门老大桥——村民高国良家——德阳大桥段巡逻无缝衔接;位于下游的隆兴村上里组、中里组,也同步设立2个巡查小组。
与此同时,芦山县各乡镇也按照县抗洪抢险指挥部统一部署,充分做好应对25日强降雨天气,全力抵御可能发生的新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