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熊猫栖息地.探访熊猫守护人”“5·12”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媒体记者走近大熊猫家园
来源: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昨(12)日,“穿越大熊猫栖息地·探访熊猫守护人”大型媒体采访报道团一行齐聚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进行他们最后一站的采访报道,这也标志着为期8天的“穿越大熊猫栖息地·探访熊猫守护人”大型媒体采访活动就此全部结束。

  亲身感受大熊猫家园重建成果。“5·12”汶川特大地震不仅使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遭受破坏,同时也使“国宝”大熊猫最主要的野外栖息地受到了重创,野生大熊猫及各类珍稀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威胁。震后三年,当灾区群众的家园重建已接近尾声时,在这片土地上以大熊猫为代表的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现状和生态环境恢复情况等问题也深受社会公众关注。经过三年艰苦不懈的努力,整个四川省已经累计完成大熊猫栖息地恢复149万亩,大熊猫的活动也已恢复到震前水平。为了更好地展示野外大熊猫保护现状与成果,以及各级政府机构所采取的积极措施和大熊猫野外栖息地恢复状况,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大熊猫保护及其栖息地建设,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四川省林业厅共同主办了“穿越大熊猫栖息地·探访熊猫守护人”大型媒体采访活动。

  从5月5日开始,报道团成员先后深入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多个大熊猫野外栖息地和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实地采访。而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成为了此次活动的最后一站。上午9时许,报道团一行在研究中心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对整个碧峰峡基地进行了实地拍摄,并亲手为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们种下了一片爱心竹。而在随后的采访中,各路记者则重点关注了研究中心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救助受灾大熊猫的情况以及大熊猫野化培训与放归研究项目已开展的前期工作。

  大熊猫繁育野化更上一层楼。据悉,地震使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核桃坪基地遭到严重破坏,32套大熊猫兽舍中有14套彻底被毁坏,18套严重受损,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瘫痪,63只大熊猫受到不同程度惊吓,其中1只死亡、1只失踪,核桃坪基地瞬间成为了一座“孤岛”,大熊猫生存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地震还使研究中心黄草坪基地的建设工程被迫停工,圈养大熊猫放归实验等研究工作被迫中断。地震造成核桃坪基地大熊猫食物来源紧缺,种群密集压力大,种群安全风险剧增,大熊猫转移安置工作势在必行。在国家林业局和四川省林业厅的协调安排下,研究中心从2008年5月18日起陆续将60只大熊猫分8批转移出了卧龙,其中32只先后被转移到了国内各省市兄弟单位寄养,其余的全部安置在雅安碧峰峡基地。为了安置转移受灾大熊猫,让它们尽快从地震影响中恢复正常,适应新环境,研究中心在雅安碧峰峡基地紧急抢修了20套固定兽舍和17套熊猫板房,于2008年12月完工投入使用。同时,还加强了对转移大熊猫的爱心饲养力度,通过精心的护理、交流和安抚,逐步缓解和消除了大熊猫的心里紧张感和应激反应,保证了大熊猫的身心健康。

  震后,研究中心克服重重困难,倡导大熊猫的优生优育,在大熊猫繁育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三年时间内,研究中心共繁育大熊猫幼仔38胎49仔,存活47仔,实现了震后连续三年大熊猫高产。在攻克了大熊猫“发情难、配种受孕难、育幼成活难”三大世界性难题的基础上,研究中心还长期致力于探索圈养大熊猫回归自然之路,2010年7月,“草草”、“紫竹”、“英萍”、“张卡”四只完成配种的大熊猫正式启程前往卧龙核桃坪野化培训基地生活,卧龙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与放归研究项目正式进入母兽带仔野化培训阶段。8月3日,“草草”顺利产下一仔“淘淘”,今年2月20日,“草草”带着“淘淘”逐步过渡到了更高海拔和更大面积的培训场开始第二期项目第二阶段的野化培训生活。根据野化培训与放归研究项目组反馈的信息,目前“草草”母子已适应野外环境,相关研究工作进展顺利。

  结束现场采访后,全程参与此次活动的记者还共同出席了“穿越大熊猫栖息地·探访熊猫守护人”媒体座谈会。会上,记者们畅谈采访心得、分享采访体验,讨论并一致通过了《保护大熊猫栖息地倡议书》。

省内市州旅游局
新媒体网站

微信
局长信箱 回到顶部